日本「長崎新地中華街」重返昔日市井生活,獨特的唐人建築代表「唐人屋敷跡」,探索中華街的過往!
一場大火,讓長崎多了塊填海造出的新地。這裡的海風比丘陵地更強更急,但來自福建的移民仍選擇在此迎向海風,從零開闖新天地。他們用燈綵、用食物,打造融合長崎的新中華街,更隨著時光發展為足以象徵長崎的頭號代表。
世界不管怎麼變,日本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與做法。就像幾百年前世界開始往工業邁進時,他們選擇鎖國,掌握國內包含宗教在內的權力。很多人都以為鎖國是斷絕一切對外貿易與外交,不過在黑船來襲,日本被迫開國之前,日本的對外貿易其實一直在進行。像是他們經由對馬港跟李氏朝鮮貿易,經由薩摩藩跟琉球王國貿易,而貿易量最大的,就是經由長崎跟荷蘭與中國間的貿易。
與中國間貿易的繁盛,讓當時人口僅有70,000人的長崎裡,有10,000人是來自福建等地的中國移民。他們雖然能住在長崎市內,但幕府規定只能住在離海邊有點距離的唐人屋敷區裡,貨物則放在離海較近的城鎮,即使有些不方便也是彼此相安無事。不過1698年一場大火燒毀許多移民的庫存,讓移民們決心要把貨物放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因此在跟幕府溝通後,決定在屋敷區附近的海岸填海造地,建設新的倉庫用地「新地」。
開國之後,原本只有貨物在的新地,變成了移民們的新居所。人們紛紛來此開店,用進口貿易之外的方法生活。有人開餐廳,有人開雜貨店,用熱鬧與熱情炒熱原本有些荒蕪的新地。就算海風依然強勁,這份暖流仍舊熱騰騰地延續至今,在百年後化作新地中華街發展的力量。不分平日或假日,只要來到新地中華街,就能感受到這股濃厚的溫暖。
重返昔日唐人市井生活
從長崎車站出發的路面電車一路搖搖晃晃,不到十分鐘就能看到寫著長崎新地中華街的牌樓佇立於「新地中華街」車站不遠處,提醒著要到中華街的人們準備下車。但在走進中華街之前,不妨先繞到位於中華街附近的唐人屋敷遺跡區,探訪中華街的過去。
唐人屋敷遺跡區是由幕府建造的住宅區,來自中國的移民只能住在這裡,出入市中心都受到幕府的管控。當時居住的唐人屋敷大多因為大火或核彈爆炸早已不復存在,只剩下明治時期修復改建的土神堂、觀音堂、天后堂等信仰所在。不過仍能從僅存廟堂、石牆、道路以及建築遺構來一探當時移民在此居住時的生活,以及當時多元的唐人建築風格。像是磚牆包圍的天后堂與選用沖繩建築工法的觀音堂,雖然整體建築看起來完全不同,但是建築用色上都大量選用中國人喜歡的大紅色,跟一般日本建築的用色迥異,是在日本也相當特別的唐人建築代表。
相會元宵中秋,行旅古今的中華街
沿著屋敷區旁的坡道往下走,就能看見三座牌樓相望的特殊景色。這三座牌樓的來源與歷史皆不相同,中間與左邊的牌樓位於中華街旁的湊公園內,默默守護著到公園遊玩的人們。最右邊且色彩鮮豔的那座牌樓是中華街南方的朱雀門,它和中華街裡的其他三座牌樓以五行與四神的力量座落四方,守護著這裡的安寧,也是長崎與福州的友誼象徵。建於中華街東方的是青龍門,西方瘦高的城門為白虎門。北方的牌樓是知名度最高的玄武門,門外的新地橋與玄武門的合影是不少日本人對新地中華街的第一印象。
白天的中華街處處充滿著鬧聲,一串串寫著新地中華街的紅色燈籠延綿連向天際,在藍天底下更顯活力。主要道路上的滿滿人流道盡人們對中華街美食的渴望,即使手上拿著長崎刈包、蝦吐司、月餅、馬來糕等等中華街限定小吃,還是不忘用眼睛找尋下一個獵食的目標。到了夜晚,中華街處處會點上福建風的燈飾,用五彩絢爛取代人聲嘈雜。每個燈飾都有它的主題故事,如期望愛侶相處融洽的雙喜鴛鴦、象徵和平與幸福的太平有象、將春意帶往人間的天女散花等燈飾,都承載著來自中華街的祝福。
中華街最熱鬧的時刻,莫過於每年的中秋及元宵。中秋時,中華街裡的紅燈籠會換成一片黃,如同滿月般在日夜照映著中華街。元宵又更精采,家家戶戶都放上了春節的燈飾,多達15,000個燈籠照亮中華街。日間歡聲此起彼落,迎接著模擬皇帝皇后出巡的遊行隊伍到來分享喜氣。夜晚花燈排滿街,營造出春節限定的夢幻世界,就連空曠的湊公園都擠滿了欣賞花燈的人潮。或許元宵節只是華人特有的文化,但新地中華街的元宵燈會已非中華街限定的冬天風物詩,更是長崎市內的一大活動,將春意與熱情分享給來訪的旅人。
長崎新地中華街
add 日本長崎県長崎市新地町
tel +81-(0)95-822-8888
web www.nagasaki-chinatown.com
唐人屋敷跡
add 日本長崎県長崎市館内町
tel +81-(0)95-829-1193
web www.city.nagasaki.lg.jp/sumai/660000/669001/index.html
湊公園
add 日本長崎県長崎市新地町1500-1他
tel +81-(0)95-829-1184
web www.city.nagasaki.lg.jp/sumai/630000/632000/p01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