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看什麼?彩色繩網、浪型巨椅,一覽太平洋海岸線上的美術館

海岸線上的大地美術館,以藍天星空為頂、旭日月昇為照明,太平洋的風是節能空調,海浪輕柔地吟唱是背景音樂。藝術家的駐地創作沒有玻璃圍欄阻隔,可以觀賞、接觸,成為山海風景的一部份。

泡風景/泡大地系列
大樹下張開彩色繩網,來自尼泊爾的圖博人藝術家邀請你躺或坐下,以最舒服的姿態,「泡」在眼前美麗的東海岸「風景」中,閉上眼睛感受,聽風、海與樹的合唱,就像泡溫泉一樣身心放鬆。
地點:都歷遊客中心
作者:歐舟
最強大的溫柔
甩髮舞是蘭嶼達悟族船祭中,婦女祈求海上男人們平安豐收歸來的儀式。藝術家以達悟族與自然環境共生而孕育的文化為靈感,使用竹子和藤編織作品,表現空中翻飛的長髮,象徵在大自然的嚴酷考驗下,蘭嶼女性溫柔而強韌的力量。
地點:都歷遊客中心
作者:哈拿.葛琉


島嶼之影
8件人形雕塑站在海廢水泥磚與鋼筋雕塑的島嶼旁邊,彩色尼龍繩看似繽紛美麗,卻是藝術家撿拾海邊廢棄的漁網纏繞而成。海洋像包容萬物的母親,賜予人們生存所需的食物,也被迫接受遺棄的物件,站在島嶼之上,是否看見腳下的陰影,看看我們製造的廢棄物對環境和海洋造成的影響?
地點:都歷遊客中心
作者:拉黑子‧達立夫

歸
東京藝術家麻衣子的作品像草地上的海龜,靜默望向大海。可以走進海龜肚子下方的土穴,站在地平線的高度,以大地之母的視角,觀看海洋,也可以爬上海龜的背休憩、發呆,藝術家邀請觀者從不同視野凝視東海岸。
地點:都歷遊客中心
作者:菅野麻依子
停駐・休息的地方
五○年代,6位天主教白冷會教士橫渡半個地球,來到東海岸建學校、醫院和教堂,一生奉獻於此,最終長眠小馬天主堂後的墓園。藝術家以大海中默默撫育下一代的公海馬表現傳教士的大愛,希望人們在海馬的包覆之下感受溫暖、放鬆休息。藝術品也成功融入小馬部落的生活,從2016年施工過程至今,部落頭目依然細心維護這個讓眾人休憩的地方。
地點:小馬部落天主教堂對面
作者:達鳳
在海邊看書,好嗎?
海浪造型和種子發芽造型的椅子,靜靜躺在山與海的交界,那片風吹不斷的綠色草地上,讓人們在忙碌的生活按下暫停鍵,坐下來聽聽浪花的聲音,凝望東海岸的蔚藍。
除了這個療癒系的地景藝術,加路蘭遊憩區還有峨冷.魯魯安創作可以盪鞦韆的風搖籃,也是放空的好地方。
地點:加路蘭遊憩區
作者:伊祐.噶照

豔陽下的綻放
加路蘭背山面海,遙望整個都蘭灣,景致壯闊但風勢強勁,海岸邊樹木難以生長。藝術家以馬賽克瓷磚拼貼和漂流木為素材,為部落居民和遊客創作色彩繽紛的候車亭,在台11線上綻放亮麗風景。
地點:加路蘭遊憩區
作者:饒愛琴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web www.teclandar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