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er luxe 奢遊 祕旅

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梵天疆域的日出──印尼布羅莫火山

印尼布羅莫火山風景。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位於印尼東爪哇的布羅莫火山,是印度教三大聖山之一,有著克蘇瑪的神話傳說與曙光的壯麗景致,被 CNN 評選爲人生必看日出,每年吸引無數旅人前來朝聖。

這座城鎮距離火山極近,俯瞰時可清楚看見城鎮與火山之間明顯的天然屏障。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清晨氤氳的雲靄如輕紗般一絲一縷飄散在山谷與村落之間,將光影拉出柔和而豐富的層次變化。陽光穿透薄霧,灑落在屋舍、道路與高聳的通訊塔上,彷彿為小鎮披上一層金色的晨紗,散發著一種超脫塵世的靜謐氛圍。

火山口階梯俯瞰寺廟與人群。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印尼的布羅莫火山(Gunung Bromo)海拔2,329米,為印度教三大聖山之一。布羅莫一詞源自爪哇語「Brahma」,代表印度教的創造之神梵天。傳說中,東爪哇帝國的國王和王后因膝下無子而心懷愁緒,於是向布羅莫火山之巔的神靈虔誠祈求,神明許諾賜予他們子嗣滿堂,但條件是最小的孩子必須投入火山口作為獻祭。在生下第25個孩子克蘇瑪(Kesuma)之後,儘管夫妻倆萬般不捨,但面對災難的威脅,他們不得不履行諾言,當克蘇瑪毅然縱身投入火口犧牲之後,一切奇蹟般地恢復了寧靜,烈焰霎時熄滅,震盪的沙海(Lautan Pasir)與隆隆的火山聲立刻平息,陽光再次灑向大地,曙光重新映照著火山裊裊上升的硫煙。  

馬匹後方為死火山巴托克火山。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布羅莫火山位於唐格爾山(Tengger)這座古老的超大型火山口之內。唐格爾山大約在80萬年前形成,火山口直徑寬達10公里。隨後這個大型火山再度爆發,在廣闊的盆地上相繼誕生了布羅莫火山、巴托克火山(Batok)、庫爾西火山(Kursi)、瓦坦甘山(Watangan)和維都達倫山(Widodaren)等五座火山,它們同屬於唐格爾山的一部分。除了巴托克火山之外,其他四座都是活火山,特徵包括陡峭的火山錐和多個火山口,其中最大的火山口直徑達2公里。當火山噴發時,火山灰和熔岩流四處蔓延,濃煙直衝雲霄,熾熱的岩漿噴湧而出,曾對周圍地區造成嚴重影響。

往火山的交通工具是吉普車。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火山群旁吉普車走出的蜿蜒道路。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夜行沙海,朝聖梵天之路

結束伊真火山的行程後,我們拉車前往布羅莫火山附近的山莊過夜。凌晨02:30起床,一行人在黑暗中摸索著搭乘吉普車,準備前往金剛丘陵觀景台(King Kong Hill)等待日出。車輛進山前需在檢查哨出示通行證,告知人數與車牌號碼,確認無誤後即可放行。坐在顛簸的吉普車內,數十台吉普車在無垠的沙海中馳騁,暗夜裡只剩閃爍的車燈,以及來自四面八方疾駛車輛揚起的漫天沙塵。這片區域沒有鬱鬱蔥蔥的森林,也沒有水流潺潺的溪谷,只有乾涸的黑土、稀疏的植被,以及持續冒煙的火山口。這種前所未有的體驗讓我聯想到電影《瘋狂麥斯》,同樣在一片塵土飛揚中展開無數故事。

印度教的象神。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開始爬坡時,沿途可見用石頭砌成的小石柱順著山徑而築,彷彿正遁入印度教神聖的疆域,我如朝聖者般,前往向印度教創造之神梵天致敬。約莫三點半,畫風驟然一變,從漆黑荒涼的沙海來到街衢輻輳的觀景台區域,一排排供旅人歇腳的複合式小餐飲咖啡店映入眼簾,我們在小商店稍作休息,我將磨碎的咖啡豆直接沖泡,不使用濾網,任由咖啡渣自然沉澱在杯底,更能萃出咖啡的香氣,自從在印尼習得此喝法,久久無法忘懷。儘管小商店很貼心地提供暖爐,但仍建議攜帶足夠的保暖衣物,特別是在早晚溫差極大的高山環境中,夜晚務必做好防寒措施,尤其日出前的體感溫度更是寒冷刺骨。

左方天際首先泛起一抹淡金,光線尚未完全降臨時,山谷依舊沉浸在靜默之中。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聖域晨光,CNN 評選人生必看的日出

休息一小時後,一群人魚貫起身前往觀景台。導遊在進入火山前,先在黃布包裹的小祠前雙手合十,將敬意寄託在這方寸石龕之中。導遊見我們都有豐富的登山經驗,腳力不錯,特地帶領我們前往人跡罕至的高點秘境,更能親身體驗震撼人心的布羅莫火山日出。左方天際首先泛起一抹淡金,光線尚未完全降臨時,山谷依舊沉浸在靜默之中,暗夜裡最前方的巴托克火山形似可麗露。當第一縷絢爛曙光緩緩地灑落在火山脊上,陽光斜斜劃過山體,荒涼的火山谷地頓時被點亮,將褐黃的岩壁與青綠的植被分割成條條鮮明的紋理,層層山巒線條分明而蒼勁,火山口冒出的裊裊白煙輕柔飄散在空曠大地之上。我凝望著緩緩升起的第一道曙光,不愧是 CNN 評選爲人生必看日出,眼前這份壯闊讓人屏息凝神。

清晨氤氳的雲靄如輕紗般一絲一縷飄散在山谷與塞莫洛拉旺村之間。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往下俯瞰可見騰格爾人(Tenggerese)居住的塞莫洛拉旺村(Cemoro Lawang),地形開闊,層層山巒環抱,翠綠的樹林與農田交錯分布,清晨氤氳的雲靄如輕紗般一絲一縷飄散在山谷與村落之間,將光影拉出柔和而豐富的層次變化,陽光穿透薄霧,灑落在屋舍、道路與高聳的通訊塔上,彷彿為小鎮披上一層金色的晨紗,散發著一種超脫塵世的靜謐氛圍。這座城鎮距離火山極近,俯瞰時可清楚看見城鎮與火山之間明顯的天然屏障。火山噴發後,岩漿帶來荒蕪的黑土,最遠的岩漿流延伸至小鎮邊緣,形成獨特的地貌景觀。這個高原上呈現村落、懸崖、沙海盆地,以及盆地中央火山口的奇特地形層次。

前往布羅莫火山口的路上,後方是一片沙海。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走入布羅莫火山的神聖獻祭之地

早上七點,我們坐吉普車至布羅莫火山附近,由於車輛無法深入沙海腹地,所以轉乘馬兒繼續前行,穿越如同月球表面般廣袤荒蕪的沙海,再從山腳下開始沿著階梯攀登而上,越靠近火山口邊緣,越能感受到熱氣升騰。滾滾硫磺灰煙就在咫尺之遙,站在冷冽的山巔中,巨大火山口深沉得彷彿要吞噬靈魂,再加上兩側都是空曠深淵,那種來自內心深層的恐懼感讓我雙腿發軟,懼高症瞬間大爆發。

印度教的魯胡爾波騰寺,承繼自滿者伯夷王朝的宗教遺風,採用附近火山的天然黑石建成。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印度教的魯胡爾波騰寺(Pura Luhur Poten),承繼自滿者伯夷王朝的宗教遺風,採用附近火山的天然黑石建成,在一片沙海荒野中孤獨屹立。在當地人心中,這裡是爪哇島上僅存的重要印度教聖地之一。每年騰格爾人至今仍延續著古老傳說中的神聖傳統,舉行莊嚴儀式,安撫神靈、祈求農作物豐收,每年七月中的「卡薩達祭典」(The Yadnya Kasada festival),他們會攜帶蔬果農作,攀爬到布羅莫火山口,向這座壯闊的活火山獻祭。

【建議行程】
時間:約6小時
行程建議
King Kong Hill 觀景台看日出→搭吉普車穿越沙海→騎馬或徒步至布羅莫火山登山口→攀登階梯至布羅莫火山口邊緣

King Kong Hill 觀景台
add Cemorolawang, Ngadisari, Sukapura, Probolinggo Regency, Jawa Timur, Indonesia

山林涉涉
族名 Amao Laliluasa,台東 Taromak 魯凱族人,現為生技公司行銷總監。熱愛攝影、山岳和教科書沒有的歷史故事。因為從小生長在都會區,深感自己為故鄉的異鄉人,期盼藉由探訪與爬梳當地人文歷史,可以更深刻的與台灣這片土地對話,找回心靈上的歸屬。於2021年創立了《山林涉涉。Salesese》,完成大小鬼湖尋根之旅並持續走讀台灣各地的故事。
FB 山林涉涉。Salesese
IG Salesese_travel

延伸閱讀

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千島火環上的藍火焰──印尼伊真火山

2025-10-01 10:00:00

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嘉明湖:遺落於中央山脈的湛藍寶石

2025-09-03 10:00:00

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阿里山白雪村——尋訪消逝的採樟聚落

2025-07-30 10:00:00

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陽明山南北縱走-走讀八芝蘭到金包里(上)

2025-05-28 10:00:00

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千島火環上的藍火焰──印尼伊真火山

風景/伊真火山/印尼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伊真火山以鬼魅藍焰聞名於世,夜幕中硫磺在600度高溫下燃燒成詭譎的藍光,晨曦時顯現碧綠如翡翠的火山口湖。而當地的硫磺礦工們日復一日背負重擔奮力求生,微薄的收入與絕美景緻形成強烈對比,構成了這片土地最真實的面貌。

風景/伊真火山/印尼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夜幕低垂,如絲絨般的煙霏霧集,濃厚到幾乎吞噬幽暗天穹與人群。我小心翼翼穿越濃煙,霓虹般的藍色火焰緩緩流淌而下,綻放出如鬼魅般的藍色火焰。

風景/伊真火山/印尼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千島之國印尼,國土綿延於太平洋火環之上。因地殼板塊交接,境內共有500座火山,其中100多座為隨時可能噴發的活火山。11世紀時,默拉皮火山(Merapi)噴發造成爪哇馬塔拉姆王國沒落,貴族們從爪哇日惹流浪至峇里島,使原始印度教信仰得以在峇里島保存,而爪哇島則改信伊斯蘭教。從世界遺產婆羅浮屠,可窺見這段千年前的遷徙歷程。

風景/伊真火山/印尼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世代更迭中,雖有許多人葬送於兇猛的火山噴發,但當地居民也發展出與火山共生的生活方式。火山灰冷卻後的礦物質形成豐饒的沃土,水稻一年三至四收,肥沃的土壤更孕育出世界知名的蘇門答臘曼特寧咖啡豆。火山同時也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盛產天然氣、金、銀、煤礦,吸引各國探勘地底資源,也成為重要的觀光聖地。我們此次探訪印尼兩座著名火山,以綠松石火山湖聞名的伊真火山,以及壯麗日出景緻著稱的布羅莫火山。

風景/伊真火山/印尼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碧綠的伊真火山寶石湖

伊真火山(Gunung Ijen),原意為「寶石火山」,位於爪哇島東部。擁有一個寬約1公里的火山口湖,盛產硫磺,現為著名的旅遊勝地,最令人驚豔的是形成「藍火焰」的藍色火焰奇景,雖然此處見不到噴發熔岩,卻有更神秘的魅力。

風景/伊真火山/印尼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我們選擇從峇里島入境,搭乘一小時船程抵達對岸,在 Azzahra 咖啡屋等待清晨五點起登。在印尼的日子裡,咖啡成癮的我,幾乎每天品嚐兩杯當地咖啡,這裡特有的純淨木質草本調土味,香氣醇厚迷人。沒多久,觀光客蜂擁而至,嚮導為我們準備好防毒面具和護目鏡,準備啟程。

風景/伊真火山/印尼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夜燃鬼魅般的藍火焰

伊真火山攀登難度不高,四公里路程上升500公尺,觀光客摩肩接踵沿著緩坡前進,沿路會有當地人叫喊 Taxi、Lamborghini,若體力不支,車伕可以人力拉車的方式,將你拉到最高處。抵達最高處2,386公尺時,開始下切前往藍火焰觀賞點。此時突然傾盆大雨,我們戴上防毒面具、穿好風雨衣,包的密不透風,沿著礦工開鑿的險峻懸崖峭壁而下。這條僅容一人通行的陡峭山路,在滂沱大雨和擁擠觀光客的雙重考驗下,更加險峻難行。無論到哪裡都應遵守基本登山禮儀,不插隊、禁止推擠、井然有序前進,安全至上。光是下切至藍火焰觀賞點就花了近一小時,抵達時,眼前又是截然不同的光景。

風景/伊真火山/印尼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夜幕低垂,如絲絨般的煙霏霧集,濃厚到幾乎吞噬幽暗天穹與人群。我小心翼翼穿越濃煙,霓虹般的藍色火焰(Blue Fire)緩緩流淌而下。這是硫磺在攝氏600度高溫燃燒時形成氣體,氧化後使硫原子的電子呈現不穩定的激發態,進而綻放出如鬼魅般的藍色火焰。這世界僅有的奇景,也見於衣索比亞的達洛爾火山,現在,這教科書般的絕美景緻,就在我眼前靜靜流淌著。

風景/伊真火山/印尼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與火山共生的血硫磺悲歌

噴氣孔持續噴出濃煙,煙霧繚繞,當旭日初升時,閃爍著寶石般碧綠光澤的火山湖全貌逐漸清晰。這座火山湖由火山噴發物與雨水混合形成,呈現綠松石般的美麗色澤,實則為強酸性湖水。湖面海拔2,148公尺,深達約200公尺,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大的酸性火山口湖。周圍瀰漫著嗆鼻的二氧化硫,異常平靜的湖面散發著詭譎氛圍。這片死寂之地寸草不生,連鳥獸也不敢親近,而冷調的碧綠湖與藍煙和暖色調的硫磺行程鮮明的對比,它的美不切實際到充滿了死亡的氣息。在人群中偶有突兀的礦工背負7、80公斤的鮮黃色硫磺穿梭,和觀光客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們直接徒手開採地面上凝結成塊的鮮黃硫磺,肩負重任,踏著緩慢而沉重的步伐,走向充滿未知危險的道路,在垂直位移的險峻地形中掙扎求生存。

風景/伊真火山/印尼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硫磺礦工是高危險環境的職業,主要在火山地區採集硫磺,這些礦工通常來自貧困地區,代代相傳這份危險職業,為了生計冒著生命危險,每天在極酸的火山湖口旁工作。他們需要徒手處理高達114度的液態硫磺,待其冷卻固化後敲碎裝袋,然後背負沉重的硫磺礦石往返於火山口和集散點之間。長期暴露在二氧化硫濃度超標的環境中,僅用布巾簡單眼口鼻,缺乏專業裝備,呼吸道和肺部受到嚴重損害,許多壯年男子很早就因職業病過世,台灣煤礦工也會患上塵肺症,粉塵積累在肺中。更令人心痛的是,儘管工作極度危險,硫磺礦工的收入卻微薄得可憐,從凌晨開始,肩上挑著70-80公斤重擔,一趟僅能換取3至5美元的微薄酬勞,一天兩趟也不過台幣200元,面對命運他們別無選擇,是社會最弱勢的一群。

風景/伊真火山/印尼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走回山脊高處,俯瞰那片碧綠如寶石般的湖水,雲霧繚繞中,可見岩漿熱雲融化後的山林痕跡,高聳的焦木被烈火烤乾,泥漿覆蓋的土地訴說著當年噴發的怵目驚心。滾燙熔岩與熱雲毒氣,速度又快又熱,將近500度的火山碎屑流噴出一條條深邃溝壑,洶湧沸騰的景象至今仍令人震撼。這片死亡與美麗並存的土地,見證了大自然最原始而兇猛的力量,以及人類為了與火山共生展現的堅韌與無奈。

【建議行程】
路途總長:來回約10公里
步行時間:約5小時
行程建議:Paltuding TWA Kawah Ijen 登山口→最高處2,386公尺→藍火焰 Blue Fire→火山湖2,148公尺→回程 TWA Kawah Ijen 登山口

Kawah Ijen 登山口
add W6GF+QP6, Curah Macan, Kalianyar, Kec. Ijen, Kabupaten Bondowoso, Jawa Timur Indonesia

山林涉涉
族名 Amao Laliluasa,台東 Taromak 魯凱族人,現為生技公司行銷總監。熱愛攝影、山岳和教科書沒有的歷史故事。因為從小生長在都會區,深感自己為故鄉的異鄉人,期盼藉由探訪與爬梳當地人文歷史,可以更深刻的與台灣這片土地對話,找回心靈上的歸屬。於2021年創立了《山林涉涉。Salesese》,完成大小鬼湖尋根之旅並持續走讀台灣各地的故事。
FB 山林涉涉。Salesese
IG Salesese_travel

延伸閱讀

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嘉明湖:遺落於中央山脈的湛藍寶石

2025-09-03 10:00:00

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阿里山白雪村——尋訪消逝的採樟聚落

2025-07-30 10:00:00

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走讀烏來泰雅歷史──桶后溪越嶺古道

2025-03-20 09:00:00

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探尋外星古文明傳說:凱達格蘭遺跡

2025-02-19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