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林園一日散策:偶遇小京都、濕地公園,順遊美食鴨肉飯與圓仔冰
林園「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保留了日治時期派出所的建築形式,具珍貴歷史與文化價值。(攝影/黃敬文)
走出城市喧囂,來林園迎接徐徐海風吧!這裡有宛如小京都般的日式建築、豐富生態的濕地公園,以及必嚐鴨肉飯與圓仔冰。無論是捕捉迷人風景,還是與摯友共享美食時光,都能在這片寧靜之地,留下最愜意的回憶。
站在派出所辦公廳前,模仿敬禮姿勢拍照,童心大發地留下一張趣味十足的紀念照。(攝影/Carter)
在林園,遇見京都: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
旅行的第一站,我們來到充滿歷史韻味的「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派出所於1898年間公告成立,為林園地區最早設立的官署。如今,這座歷經百年風華的老建築,在學術團體及地方社團的努力下,2007年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正式登錄為歷史建築。修復後的它,已搖身成為一處結合文化展示與在地記憶的歷史空間。
以咾咕石砌成的防空洞(上)與古井(下),見證了早期居民的生活智慧與時代痕跡。(攝影/Carter)
踏入園區,映入眼簾的是綠意盎然的草地與參天老樹,日式風格的磚木混合辦公廳靜靜佇立,旁側還有溫潤樸實的木造所長宿舍,以及以咾咕石砌成的防空洞與古井,每一處都彷彿在耳語過往的故事,穿越回百年前的臺灣。
牆上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與珍貴文史資料,呈現日治時期警察制度的樣貌與居民的生活風貌。(攝影/Carter)
一對旅人靜坐在所長宿舍的「應接室」中,享受溫暖光影與片刻靜謐。(攝影/Carter)
這裡,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無論是攜手情人拍下甜蜜合影,還是與好友展開一場「偽出國」的小旅行,隨手一拍,不論是逆光剪影還是角落細節,都彷彿置身京都老巷;而展區內的老照片與珍貴文史資料,娓娓訴說著林園的歷史軌跡與文化脈絡,讓人在此留下質感滿滿的美好回憶。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林園歷史教室)
add 高雄市林園區福興街97號
tel 07- 6428600
price 門票資訊:免票
FB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 Former Dinglinzihbian Police Station(歷史教室)
已經有50多年歷史的「蘭姐鴨肉飯」,富有滿滿的人情味。(攝影/Carter)
一碗鴨肉飯,慰勞旅途的胃與心
走了一上午,肚子正好需要慰勞,午餐就直奔林園必吃的「蘭姐鴨肉飯」。這間創立於1963年的老字號小吃店,是許多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口袋名單。推門而入,總見人潮滿滿,空氣中瀰漫著鴨油與蒜酥的香氣,瞬間勾動食慾。
新鮮美味的鴨內臟料理和人氣「招牌飯」。(攝影/Carter)
招牌鴨肉飯粒粒分明,淋上鴨油後油香四溢,再搭配蒜酥,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鴨肉切盤肉質厚實鮮嫩,佐上特製薑泥醬油膏,清香中帶著甘甜,更顯鮮美。老饕還會加點鴨心、鴨肝或鴨胗,口感各異,層次豐富。沒有華麗裝飾,卻能吃出老店的質樸與真誠。三五好友或情侶分食共享,總有人會說:「這碗鴨肉飯,真是銷魂!」
蘭姐鴨肉飯
add 高雄市林園區文化街143號
tel 07- 6431563
FB 蘭姐鴨肉飯
林園海洋濕地公園擁有豐富的生態景觀與寬闊草地,成為林園最迷人的自然秘境。(上:攝影/黃敬文;中、下:攝影/Carter)
與自然對話・林園海洋濕地公園
飽餐過後,不妨將午後時光交給大自然療癒心靈。「林園海洋濕地公園」位於港嘴溪出海口,雖然面積不大,卻是林園的清新秘境。過去這裡雜草叢生,如今已蛻變為生態豐富的濕地公園,設有木棧道、拱橋與寬闊草坪,遠眺就是遼闊海景,令人心曠神怡。
在林園海洋濕地公園內,茂密的海茄苳紅樹林生機盎然。(攝影/黃敬文)
每年9月至隔年5月,更有機會目睹全臺難得一見的仙后水母(上)與藍色仙后(下)。(攝影/黃敬文)
公園裡棲息著多種鳥類、魚蝦蟹,還有獨特的海茄苳紅樹林等豐富生態,對攝影愛好者與自然觀察者而言,無疑是一座寶庫。每年9月至隔年5月,更有機會目睹全臺難得一見的「仙后水母」與「藍色仙后」,牠們倒立漂浮的姿態宛如花朵綻放,為濕地景致增添一抹浪漫。
仙后水母(倒立水母)小檔案:
倒立水母以傘體在下,觸手朝上,緩緩地擺動著圓盤倒立在淺水域中,其觸手含有共生藻,藉由光合作用可以獲取能量,所以白天時會以倒立姿態,將觸手朝上曬太陽,其觸手具有微弱毒性,所以切記不可觸碰或翻動!
《生態禮讚》裝置藝術結合洗手檯功能,生動呈現濕地生物,為公園增添趣味亮點。(攝影/Carter)
今年,高雄在地藝術家李億勳更在此創作裝置藝術《生態禮讚》,以馬賽克瓷磚與陶刻畫描繪濕地生物,讓環境教育充滿藝術趣味。沿著步道漫遊,海風吹拂耳畔,夕陽緩緩沉入海平線,無論與情人牽手或與好友並肩,這份寧靜與美景,都將成為旅程中最難忘的篇章。
林園海洋濕地公園
add 高雄市林園區半廓路
「合春」以手工圓仔為招牌,冰品清涼甜香,勾起懷舊回憶。(攝影/Carter)
冰冰涼涼甜蜜收尾・合春手作圓仔
旅程的最後,當然要用甜品來收尾!「合春手作圓仔」是林園超過七十年的老字號,早年從路邊叫賣起家,如今已傳承至第三代。店面翻新後明亮舒適,而傳統手作的老味道則始終未曾改變。
從圓仔到紅豆、綠豆、芋圓和仙草,合春的冰品配料全為店家手工自製。(攝影/Carter)
招牌手工圓仔入口 Q 彈,咬下去帶有淡雅香氣,無論搭配紅豆、綠豆、芋圓或仙草,都能變化出繽紛的剉冰組合。其中最讓人驚豔的,是招牌「麵茶剉冰」,在雪白碎冰上灑上一大匙麵茶粉,拌入口中,香濃樸實,帶著濃濃的懷舊氣息,讓人一吃就停不下來。
看著老闆在檯前熟練搓圓仔的身影,更添一份溫暖人情味。這份古早味甜點,不僅滿足味蕾,也喚起童年夏日的清涼記憶,如此甜蜜的收尾,正是林園一日旅程最美好的句點。
捕捉高雄夢幻玫瑰花海!「杉恆壹樹」創辦人王宥勝: 扎根杉林走向世界,返鄉青農的玫瑰奇蹟
杉林區返鄉青農「杉恆壹樹」創辦人王宥勝將有機食用玫瑰推向國際。(攝影/Carter)
清晨,空氣中瀰漫著淡雅花香。走進高雄杉林區的大片溫室,杉恆壹樹創辦人王宥勝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細心採收並處理各種農事。一株株有機食用玫瑰「秋日胭脂」在晨光下悄然綻放,透著自然色澤的花瓣,散逸甜美氣息。
繽紛浪漫的玫瑰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短短三年半內獲得多項國內外獎項肯定,成為杉林花卉的奇蹟,也象徵青年返鄉創業的熱情與決心。
玫瑰在陽光下綻放,透著自然色澤的花瓣,散逸甜美氣息。(圖片提供/杉恆壹樹)
返鄉的決定,玫瑰花田找答案
王宥勝16歲便離家工作,在餐飲業累積超過二十年經驗,善於餐廳開店籌備與菜單開發。當職涯面臨轉折,他考量年邁父母的需要,也希望重新規劃未來,於是決定返回家鄉杉林發展。
新鮮的有機食用玫瑰散發甜美清雅的香氣,粉嫩色澤令人心醉。(攝影/Carter)
返鄉後,王宥勝投入家族農場經營,運用餐飲專業讓餐點營收在短時間提升。但農場受限於季節與環境,仍不易維持長期穩定收入。為突破瓶頸,他嘗試販售園區的樹玫瑰,卻意外獲得市場肯定,這段經驗讓他看見玫瑰的潛力,為杉林的土地開啟新篇章。
臺灣原生種薔薇耐性極佳,非常適合作為砧木,用來嫁接繁殖其他品種。(攝影/Carter)
將修剪枝枒作為接穗,嫁接後纏上蠟膠固定。(攝影/Carter)
有機玫瑰全程管理
2022年,王宥勝創立品牌「杉恆壹樹」,致力於栽培與精製有機食用玫瑰。不同於慣行農法,他堅持不使用化學肥料與合成農藥,從品種選育、整地、嫁接到病蟲防治,全程親力親為。
他採用自家改良的繁殖方法,挑選健康植株作為接穗(嫁接繁殖植物時,用來接在砧木上的枝或芽),並透過高壓方式使其脫離母體。過程中,細心判斷臺灣原生種薔薇砧木(植物嫁接繁殖時,生根於土壤內,且承接另一株枝條者,稱為「砧木」)與接穗的適配性,確保花色、香氣與生長力兼備,培育出兼具玫瑰與樹木特點的樹玫瑰。
不採用慣行農法,王宥勝仍達成穩定批量生產的目標。圖為乾燥玫瑰。(攝影/Carter)
有機食用玫瑰可製作各式糕點、飲品及料理。(圖片提供/杉恆壹樹)
採收時,選取清晨剛綻放的花朵,以保留最佳香氣。採收的花朵,一部分透過傳統水蒸餾法,冷凝分離後得到玫瑰純露與微量精油;另一部分的花朵則以低於 50°C 的溫度乾燥成為乾燥玫瑰,可用於糕點、飲品或其他料理。
杉恆壹樹的有機玫瑰花醬連續三年奪下「ITQI 國際風味評鑑所」二星及三星的肯定。(攝影/Carter)
玫瑰的多元之路
隨著採收量趨於穩定,王宥勝著手開發有機食用玫瑰產品。選用帶有荔枝香氣的日本玫瑰品種,加入有機砂糖與檸檬汁,研發出的有機玫瑰花醬,不僅在2023年至2025年期間連續獲得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風味評鑑所(iTQi)二星與三星的肯定,更於2024年榮獲素有「食品界奧斯卡」之稱的「世界品質評鑑大賞」金獎。
杉恆壹樹推出有機玫瑰開發的多元產品,拓展品牌影響力。(圖片提供/杉恆壹樹)
除了玫瑰花醬,他也開發出玫瑰霜淇淋、手工皂、純露及新鮮玫瑰花禮盒等產品,並與臺灣知名面膜品牌合作推出玫瑰面膜,進駐連鎖藥妝店,甚至進軍台北101商場。多元開發不僅提升玫瑰價值、擴大品牌影響力,國際獎項的肯定也讓杉林的有機玫瑰躍上世界舞台。
杉恆壹樹創辦人王宥勝向國際青年分享有機農法驅除害蟲的技巧。(攝影/Carter)
農民合作與社區共好
杉恆壹樹將社區納入產業鏈,與新和社區及南沙魯文化健康站的耆老合作,由長者們親手剝花瓣、分選並處理後端作業,杉恆壹樹提供加菜金。玫瑰不只是農作物,也融入地方文化與社區價值,實踐在地共好。
如今,王宥勝管理著108棟溫室,提供免費種苗、種植技術與保價收購給契作農戶,並推動「衛星農場模式」,以「讓杉林區每一里都綻放玫瑰田」為目標。透過契作與技術指導,他希望杉林不只「種玫瑰」,而逐步成為完整的「玫瑰產業基地」。
王宥勝不僅入選農業部「百大青農」,並在「全國農業達人選拔大賽」中榮獲亞軍。(圖片提供/杉恆壹樹)
此外,王宥勝也積極申請國際青農來台實習交流,協助新南向國家青年累積農業專業技術與經營管理知識。這份心意,讓玫瑰田不只是事業,更成為杉林的共享資產;也憑藉這份努力,王宥勝入選農業部「百大青農」,並在「全國農業達人選拔大賽」中榮獲亞軍。
「當初著手這件事,是希望為高雄杉林增添玫瑰花元素,讓更多人認識這片土地。」透過杉恆壹樹,王宥勝希望杉林的玫瑰不僅象徵浪漫,更承載著青年返鄉創業、技術創新與文化共創的故事。憑藉專業、耐心與熱情,他讓花卉轉化為生活與產業價值,也為地方農業注入新的活力與可能性。
杉恆壹樹
web www.shanlin-agri.com
FB 杉恆壹樹農創
IG 杉恆壹樹農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