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er luxe 奢遊 祕旅

臺灣藝術家劉星佑15年創作計畫《我的父親母親》延伸作《地址不再有效》,傳統家庭角色與性別的思辨,運用鏡頭與雙親重新對話

2025-07-16 10:00
text 李瑰嫻/攝影 李瑰嫻/圖片提供 劉星佑/責任編輯 林煥森
攝影作品/劉星佑
攝影作品/劉星佑

2024年劉星佑以攝影作品《地址不再有效》榮獲京都國際攝影節 KG+ SELECT 大獎肯定。(上:圖片提供/劉星佑;下:攝影李瑰嫻)

在2024京都國際攝影節的展場中,一組影像作品吸引眾人駐足:父親身穿婚紗,母親著合身西裝,表情莊重,於田埂間、三合院與觀光景點中合影,既衝突又蘊含家庭溫柔情感。這組作品出自臺灣藝術家劉星佑之手,去年他以持續十五年創作計畫《我的父親母親》的延伸作《地址不再有效》榮獲京都國際攝影節 KG+SELECT 大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臺灣藝術家,並在今年受邀參加京都國際攝影節展出作品《My Parents and I》。

本人/劉星佑

劉星佑受邀參與2025年京都國際攝影節,在京都素形藝廊推出個展《My Parents and I》,成為該節創辦以來首位正式參展的臺灣藝術家。(圖片提供/劉星佑.攝影陳漢聲)

持續15年的創作計畫

回憶創作的起點,劉星佑說:「2009那年,甲仙遭遇莫拉克颱風,我想要轉學從事藝術,爸爸快要失業,自己還被迫向家裡出櫃坦承同志身份,很多事情都在轉變中。」同時遭逢天災、家庭革命與身分揭露的考驗,劉星佑沒有投降,反而激發了他的靈感。「這讓我想要透過創作,和爸媽重新對話。」他拿出高中攝影課買的相機,試圖透過影像在轉變中尋找創作與對話的機會。

攝影作品/劉星佑

劉星佑細數著《我的父親母親》創作計畫下拍攝的家庭寫真。(攝影/李瑰嫻)

起初,劉星佑買了幾套二手婚紗打算自拍,卻因翻出父親塵封多年的結婚西裝,而產生了新的想法。為了實踐他的腦中的創作構想,劉星佑以準備研究所考試為由,邀請父母入鏡,拿著功能陽春的佳能底片相機,在不需測光的大中午,於甲仙田野與自家門前,以致敬老派婚紗照的構圖拍攝家族寫真。照片裡父母互換禮服,搭配撿來的流水席塑膠花裝飾,畫面呈現家庭情感的同時,也挑戰傳統觀念對性別角色的想像。

攝影作品/劉星佑
攝影作品/劉星佑

劉星佑長達十五年的創作計畫《我的父親母親》,透過父母服裝互換與場景變更,呈現對於性別、角色與家庭的提問。(攝影/李瑰嫻)

父親穿著禮服站在聯結車上,象徵辛勞歲月的退休儀式;父母交換服裝,在庭院採收芒果、穿梭廚房與田間,這些結合日常的「婚紗照」,記錄著家庭面對挑戰下仍持續生活。從2009年開始,劉星佑家族歷經退休、生病、胞弟結婚生子等人生轉折,他的創作未曾中斷,以一年至少一捲底片的量持續記錄,發展至今,已從早期的家庭寫真,逐步發展為橫跨全臺,甚至遠赴馬祖、中國與京都的影像旅程。

攝影作品/劉星佑

《地址不再有效》以《我的父親母親》系列家族寫真為出發,結合家族謄本、印鑑等文物,以多元媒介呈現家族歷程。(攝影/李瑰嫻)

「創作是我重新講話的方式。」劉星佑說。因非攝影科班出身,影像創作於他不是技術展示,而是一種情感介入。他說:「攝影能拍進關係,而不只是物件與場景。」即使鏡頭裡沒有人物,畫面中的構圖、道具等細節,都透露著他與家人的連結。

創作作品/劉星佑

劉星佑與新媒體藝術家陳漢聲組成「走路草農/藝團」,以農村為靈感發表多元創作。(攝影/李瑰嫻)

除了個人創作,他也與新媒體藝術家陳漢聲組成「走路草農/藝團」,以農村為靈感,結合藝術創作,同時也從事策展、發展融合藝術於生活的創作實踐,是個多元發展的藝術團體。

攝影作品/劉星佑

《我的父親母親》以家族地景為創作基礎,劉星佑運用鏡頭與雙親重新對話,開啟一場傳統家庭角色與性別的思辨之旅。(攝影/李瑰嫻)

以鏡頭探索家庭、性別與身份

劉星佑的父母如許多高雄戰後世代,年輕時在都市打拚,退休後回到農村過著恬淡而忙碌的生活。「他們其實到現在也不懂我在拍什麼藝術。」劉星佑笑說,父母一方面盼望他當老師,過著穩定的生活,一方面卻也願意穿上婚紗參與他的創作,以最樸實的方式支持。

被日本評論形容為「隱性抵抗」的《我的父親母親》,源於劉星佑在身份不被認同的情境下,透過鏡頭重新詮釋家庭角色的關係。每一次拍攝,既是創作,也是家族旅行的紀錄,同時成為他與父母共同的記憶。今年於京都國際攝影節個展中,父母首度同行,從攝影作品的客體,轉變為共同創作的主體。下一站,他將以駐村藝術家身分帶著父母前往熊本,持續探索家庭、性別與身份的更多可能,如同這段歷時十五年的攝影旅程,仍在劉星佑的鏡頭下持續進行。

2024年京都國際攝影節 KG+SELECT 大賞得主劉星佑講述創作歷程
FB KG+ KYOTOGRAPHIE Satellite Event

延伸閱讀

當器物進入生活,藝術從日常延展:陶瓷器工作室 ZI YONE CRAFT STUDIO 特展《In use, In pause》松山區咖啡廳 SOIL 開展中

2025-06-25 15:00:00

咖啡館變藝術展場?東京淺焙咖啡 ONIBUS COFFEE 攜手台南插畫家 MuLing 共同策劃展覽

2025-06-09 15:00:00

台灣創作團隊受邀參與澳洲最大規模光影藝術節!代表作《QUASAR》沉浸式夢境裝置登上雪梨 Vivid Sydney

2025-06-06 18:00:00

日本藝術家塚本曉宣與杉野ギーノス聯展《Beautiful Oblivion》登陸台北奇想會!利用拼貼與取樣展現獨特語彙

2025-01-02 19:00:00

廢物不廢!高雄特色店鋪「喵喵窩手作」創辦人郭雋瑄:回收廚房棄油、碎布、廢紙與木屑粉轉化為文青日常小物

2025-07-14 10:00
text 蔡蜜綺/攝影 Carter/圖片提供 郭雋瑄/責任編輯 林煥森
商品/內部空間/喵喵窩手作/店鋪/高雄

當減廢遇上美感,原本可能被丟棄的材料,變成了帶有溫度的生活物件。(攝影/Carter)

環保,對「喵喵窩手作」創辦人郭雋瑄而言不只是口號,更是實踐於日常的生活態度。她回收廚房棄油、碎布、廢紙與木屑粉,運用巧手轉化為有趣且實用的作品,開啟了環保與永續的新可能。

疫情期間,郭雋瑄因興趣報名了手工皂課程,也學習如何成立工作室,由於當時並沒有明確的創業目標,閒暇之餘就在家東摸西試。她注意到烹飪遺留的廢油,正好可以成為手工皂的材料,便回收廢油動手試作,成為她日後綠色創作的起點。

創辦人/內部空間/喵喵窩手作/店鋪/高雄

「喵喵窩手作」的名字由來,是從郭雋瑄家裡收養的一對母子貓而來。(攝影/Carter)

商品/內部空間/喵喵窩手作/店鋪/高雄

郭雋瑄一路以來試做的成品。橘皮酒精(右)、彩球(左)。其中彩球因取得合適的碎布不易,製作相當靠運氣。(圖片提供/郭雋瑄)

很早之前,郭雋瑄便關注減塑等環保議題,不愛浪費與囤積的性格驅使她思考如何將各種生活廢料轉化為創作素材。於是她接觸各種手作課程,從水泥工藝、磨石子、植物染到自製矽膠模具,藉由不斷學習,拓展對回收材質的應用理解。她曾用碎布縫製聖誕彩球、用橘子皮製作酒精噴霧,也撿拾落葉創作植物染作品,甚至連家裡種的左手香,母親都會採收,請她想辦法「消化」。

創辦人/內部空間/喵喵窩手作/店鋪/高雄

郭雋瑄在廢棄材料中找靈感,把實踐環保的過程變得有趣且兼具實用。(攝影/Carter)

郭雋瑄的創作不只有手作趣味,也努力試驗多元材料。她曾與木工品牌「大雄的木作世界」合作,取得木工製程中產生的木屑粉廢料。以國外的咖啡渣鉛筆為靈感,她嘗試將木屑粉過篩後,混入石膏粉與廢布纖維,反覆調整比例,最終成功製作出帶有淡淡木香的色鉛筆。 

體驗/內部空間/喵喵窩手作/店鋪/高雄

以木屑粉為材料,經過多次實驗後,成功做出帶有木香的色鉛筆。(攝影/Carter)

製作步驟:

1、準備材料:過篩後的木粉、石膏粉、回收布料打碎的麻纖維與白膠。

2、混合乾燥材料,加入白膠攪拌成黏土狀。

3、將黏土擀平,包入筆芯後塑形。

4、自然風乾後,帶有淡淡木香的色鉛筆完成。

「最困難的不是創作,而是過程中的浪費感。」即使原料是回收物,一旦失敗仍感到可惜。但郭雋瑄始終堅持不懈,致力探索每一份素材的再生可能,讓資源真正物盡其用。她的作品總是連結著生活軌跡,也提醒人們——生活中其實處處有資源,只差一點點想像力。

如今,「喵喵窩手作」已邁入第五年。除了在網路上販售作品,郭雋瑄也不定期參與市集設攤、參展,並經常受邀開課。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設立的「創客小棧」中,郭雋瑄不僅參與學習各式手作技能,也受邀開設「循環經濟」主題的手作課程。她運用廢油製作手工皂、將廢紙變成紙黏土,甚至結合廢玻璃與水泥創作,帶領學員透過實作體會「變廢為寶」的可能性。

談到教學經驗,她語氣充滿熱忱:「我希望讓大家理解,擁有手作回收的知識,代表你有能力處理自己家裡產出的廢物,讓它變得實用、變得美麗,而不是直接丟掉。」

商品/內部空間/喵喵窩手作/店鋪/高雄

利用回收水泥、石膏與廢玻璃,再加一點創意與美感,讓回收材料煥發新生命。(攝影/Carter)

她不以獲利為首要目標,而是希望透過創作過程,讓更多人認識環保、實踐永續。她認為,如果每個人都能對自己產生的廢棄物負責,並讓這些物品重新發揮價值,地球的壓力就會小一些,也能因此拾回一些美好的可能。或許實現永續不是一蹴可幾,但就像一支色鉛筆是在無數次失敗中誕生,每一個願意動手的念頭,都是邁向綠色生活的一小步。

創辦人/內部空間/喵喵窩手作/店鋪/高雄

郭雋瑄侃侃而談,分享一場從興趣延伸的永續推廣。(攝影/Carter)

 

延伸閱讀

帶毛小孩去高雄哪裡放電?城市首座寵物活動區、拉布拉多看守的草原...,寵物友善地點一次看

2025-07-07 15:00:00

高雄夏日消暑行程推薦!走進媲美《綠野仙蹤》的「內惟森林親水河道」、親子水陸樂園「童游藝境」

2025-07-03 11:00:00

2025高雄親子踩點「華一休閒農場」:鳳凰木花開季節必訪、結合畜牧產業與休閒觀光的特色牧場

2025-06-30 21:00:00

600公尺環形天空步道!中正運動場經歷3年改造為「苓雅運動園區」,結合運動、休閒與社交的複合空間

2025-06-30 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