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奇萊主北下屏風:只緣身在層巖疊嶂的雲海中(下)
北壁下屏風盡是令人深感畏怖的懸崖峭壁與嶙峋瘦稜,需要良好無雨的氣候與足夠的登山經驗,以及無比的幸運,才能親臨這一路旖旎的風光。
往後仰望時,很難想像後方幾近垂直懸崖峭壁是我們剛走過的路線,不禁感嘆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如螻蟻般渺滄海之一粟。
親臨奇萊山波瀾壯闊的雲海與灑在草原上的艷瀲曙光,是許多登山客的想望,現在的我卻可以奢侈地沈浸在絕美的流光瞬息間。我偎在北壁緩坡的矮玉山箭竹旁休憩,日出時寒氣特別凜冽,冷風颼颼刺骨的膚觸與眼前暖黃的晨曦形成強烈對比,啊!身體開始冷了!忍不住打了寒顫,喝一口熱茶、塞一塊行動糧後,拾起背包開始穿越黃金大草原,往未知艱難的北壁下屏風前行。
怪石嶙峋的北壁雙塔與大門牙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崩壁裸岩的下切地形,一條拉繩主宰了下北壁的第一關,秉持著三點不動一點動的原則,聚精會神穩健地往下移動。其實懼高症讓我深感畏怖,如果全程步行在斷崖旁我會脆弱不堪,但這趟下北壁有著無可比擬的展望與清晰連綿的山稜線攫住視線,會忘卻這段路途有多麼驚險。
在看著 GPX 軌跡圖摸索模糊的路徑時,督見兩柱怪石嶙峋與似門牙的石柱陡直屹立在左方的岩壁,就是他了!我們沿著陡峭岩壁緩慢下行,再拉繩下到石柱的底部,近看才發現這三塊石柱非常的碩大,壁面層層堆疊出粗糙的紋理,雖然岩壁刮手卻因摩擦力佳,讓步履更穩健而稍稍感到安心,但門牙縫往下俯瞰時胃又開始翻騰,深怕稍有踉蹌會跌入萬丈深淵,所以當同行的山友一個個上到門牙縫試膽時,我選擇窩在山壁旁欣賞大家的笑靨。
一行人結束拍攝後,我們鑽進山友俗稱的「神奇的洞穴」,岩縫非常狹窄,需要人包分離側身鑽入,在微暗的洞穴鑽出後又是柳暗花明,不過,迎面而來的不是康莊大道,是更險峻的垂降區,需沿著踩點不明的破碎崩塌溪溝下切,一定要壓低重心穩健前行。這段路毫無植披所以裸露感極重,再加上路跡不明無登山布條容易迷航,只能仰賴離線軌跡圖與認路判路的經驗,下到底部的鐵杉林中終於可以喘口氣,往後仰望時,很難想像後方幾近垂直懸崖峭壁是我們剛走過的路線,不禁感嘆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如螻蟻般渺滄海之一粟。
橫渡小死亡稜線與攀升垂直的鐘塔
走出森林後,又馬不停蹄的來到小死亡稜線,這一段為斜切的全碎石坡稜線,先下切,再往上橫渡在破碎的嶙峋瘦稜上,雖然是行走在危岩斷崖的陡滑斜坡上,不過跟剛剛下門牙的路段比起來,踏點還算穩固,只有偶而的腳下滾落的石礫,但並不影響行走,只要膽大心細、踏穩步履,即可快速地通過。
橫渡稜線後,就會鑽入森林中往屏風南峰的方向前進,可能聚精會神地走完前段後,鬆懈之餘高山症又來襲,不過接下來算是相對安全的路線,評估後還是繼續前行,往南峰路線需游進箭竹海與枝葉扶疏,這段陡升一樣步履蹣跚,有微微的噁心、暈眩與無力感,再加上負重近10公斤更是沈重,不過想著今晚的五星松針營地,那鬆軟的營地激勵我前行。終於抵達屏風山南峰,標高3,183m,此處無基石也無展望更只有一張簡陋的紙標示,但卻是休憩的好場所,一行人在此處睡半小時和用餐。
離開南峰後,繼續陡上,往今天的最後一哩路──兩段式的鐘塔地形。第一段鐘塔就不客氣地給你接近垂直90度的拉繩岩壁,不過踩點清楚且穩固,只要拉繩輔助即可順利上攀。接續的第二段鐘塔地形就要手腳並用攀上巨岩,沒有拉繩需自己找踏點與踩點,再加上暴露感極高、疾風在耳邊呼嘯,舉步維艱,是我認為這趟最危險的路段。不過只要每次跨步配合呼吸頻率,不要停歇地往上攀登,很快就會抵達高點,就像人生遇到瓶頸時,不要沈浸於徬徨與恐懼,要鼓起勇氣穩健向前,就會不斷地熵減,人生才能從無序變有序。
中橫大辣的屏風山
當攀完兩座鐘塔地形後,登高望遠細數這一路荊棘,非常有成就感!結束最後關卡後,接續往屏風/合歡金礦的叉路,午後的山雲霧氤氳,鼻息間充斥著濕氣,幸好箭竹林還沒到雨刷程度,我們快速的游完一路緩下的箭竹海,終於抵達第3個百岳,屏風山,台灣九嶂之一,標高3,250m,屬於「中橫四辣」的大辣等級,其實這是我第三次爬屏風山,前兩次都沒登頂,如今我卻用最難的方式初蹈斯境。
快速與三角點拍照後,我們開始下切4公里共1,000m 的落差,眾人靜默不語的專注於腳下的盤根錯節與石塊,當眼前開始出現傲骨挺立的古木参天,耳邊迴盪起潺潺流水聲,代表要到舒適又鬆軟的松針營地。取完清澈的水後,終於抵達屏風山松針營地!吃完熱騰騰的協作餐後,我馬上搭好帳篷趕緊補眠,好迎接第三天的路途。
這晚終於酣睡如泥,隔天精神飽滿的往屏風山新登山口前行!雖然是最後一天,但路途並不輕鬆,需從松針營地下切到塔次基里溪(タッキリ溪),最後的1.8公里又一路上升600m 才到大禹嶺公路出登山口(台8線111.2k處),不過,今天跟前兩天路途比起來,第三天的緩坡相對愜意,眾人在一片歡聚和笑鬧聲中結束了三天兩夜的行程。
【建議行程】
交通方式:開車北二高南下→國道六號→霧社交流道→台14線→霧社→台14甲線經合歡山→滑雪山莊。
路途總長:約30公里
路線難度:C+非傳統路線
步行時間:三天兩夜
行程建議:
D1 滑雪山莊起登→小奇萊→成功山屋→奇萊稜線(午餐)→奇萊主山→奇萊稜線山屋或營地(宿)
D2 奇萊稜線起登→奇萊北峰→奇萊北壁→大門牙→屏風山南峰→屏風山→屏風山松針營地(宿)
D3 屏風山松針營地→屏風山新登山口
奇萊山登山口
add 花蓮縣秀林鄉972
屏風山新登山口
add 花蓮縣秀林鄉台八線中橫公路大禹嶺里程標記111.2K處
山林涉涉
族名 Lalilwasa Amao,台東 Taromak 魯凱族人,現為生技公司行銷總監。熱愛攝影、山岳和教科書沒有的歷史故事。因為從小生長在都會區,深感自己為故鄉的異鄉人,期盼藉由探訪與爬梳當地人文歷史,可以更深刻的與台灣這片土地對話,找回心靈上的歸屬。於2021年創立了《山林涉涉。Salesese》,完成大小鬼湖尋根之旅並持續走讀台灣各地的故事。
FB 山林涉涉。Salesese
IG Salesese_travel
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奇萊主北下屏風:只緣身在層巖疊嶂的雲海中(上)
奇萊主北向以險峻猙獰聞名,此次的奇萊北壁下屏風的非傳統路線,更是接近 C+級的高級縱走路線,整趟地形豐富多變,包括破碎的橫渡、攀爬於垂直的岩壁和走在磷峋瘦稜上,但沿途壯闊的美景令人魂牽夢縈,忘卻旅途的辛勞。
我在山頂望著前方連綿起伏的山巒,晨曦曙光漸露,漸層的暖色調從層巖疊嶂間往上渲染天際,瀲灩的陽光灑在玉山箭竹構築的低草原,形成了奇萊主北最著名的黃金大草原。
「奇萊山」據稱是源於加禮宛事件後幾乎滅絕的撒奇萊雅族 Sakizaya,後來漢人轉訛諧音「奇萊」稱呼之。黑色奇萊在半世紀前,曾是發生過數起山難,山友聞之喪膽的山岳,但隨著開闢新的山徑、山屋再加上完善的登山知識與裝備,已不是過去險峻猙獰的樣貌了。此次我們除了走傳統的奇萊主北,又新增北壁下屏風的非傳統路線,這條接近 C+級的高級縱走路線,整趟地形豐富多變,包括橫渡風化碎石坡、攀爬於垂直岩壁和裸露的磷峋瘦稜,但整趟無垠的展望,是令人魂牽夢縈的旅程。
奇萊主峰:極佳的展望形成稜線旖旎風光
天未破曉,我們睡眼惺忪地從滑雪山莊起登,我們第一天的行程直接重裝推到稜線營地,一開始的小奇萊和黑水塘山屋是一路的緩下,再加上這趟無濃蔭蔽日,和煦的暖陽照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我們愜意地迎著金黃的溫暖前行。在抵達成功山屋後,稍加休憩補充行動糧,備好體力接下來就是一路陡升560公尺到稜線營地,先是沿著陡峭的溪溝往上推進,再踏著盤根錯節與怪石磷峋爬升,只要是重裝陡上的行程,心肺、體能、股四頭和核心都扮演關鍵的角色,出發前有稍微暈眩無力的高山症狀,再加上此次是重裝上陣,所以我更審視自身狀況,專注於呼吸,調整步伐與吸吐間的節奏。
終於,渡過了最後的崩壁區,接近力竭之時抵達了稜線營地,前方數座翠綠的山巒連綿屹立,左側為玉山箭竹構築的低草原,右側峻峭黝黑的山驅,構築成饒富層次的峰巒,望著這壯闊的美景,忘卻了剛陡上的日炙風篩,眾人興奮地搜尋紮營處,由於稜線上疾風勁吹,我們找了山凹處的避風口搭營先歇息一兩小時,再輕裝走奇萊主峰。
前往主峰的路都走在稜線上,一路平緩展望極佳,前方奇萊山稜閃爍著令人心馳神往的氣息,再加上湛藍的天穹與無盡的山色,形成舒適的稜線風光,只有最後登頂前有一段拉繩岩壁地形,攀岩而上即可抵達主峰。奇萊主峰(太魯閣語 Dgiyaq Klbiyun),標高3,560m,台灣百岳排名第20,登頂時本來一望無際的旖旎,頓時輕盈的雲氣升騰,淹沒連綿的群巒,下一秒又轉換成濃鬱的氤氳靉靆,這變幻莫測的雲霧,果然很奇萊山的特色。
在山頂拍了半小時之後,回程享用協作熱騰騰的美食,在物資缺乏的山區,水、食糧和鍋具都是協作負重20~30公斤背上來的,所以我都心存感激的用餐,再配著夕陽將草原染成橙色,暖色的彩霞照映在雲海上,在驚嘆中結束了完美的第一天。這天山友非常多,營地的聊天聲此起彼落,但大家很有共識地在入夜後轉為靜音模式,不過今晚狂風大作,冷冽的寒風從帳篷間隙竄進,我縮瑟在睡袋中輾轉難眠,戴耳塞還是止不住窸窣聲,這一夜,我又失眠了。
奇萊北峰:驚險刺激的黝黑魁武山稜
一早收拾好帳篷和行囊,一行人凌晨起登,維持體力最好的方式是睡眠和補充能量,但經過一晚的折騰幾乎沒有入睡,即使一開始的路是沿著平緩的金黃箭竹緩坡前進,但全身充滿無力感,步履異常的蹣跚,我用力的大口呼吸,空氣也無法充滿整個肺泡,走幾分鐘喘息後才繼續啟程,看著戴著頭燈的人龍一路綿延到北峰頂,奇萊北峰魁武的山稜橫亙在眼前,抬頭望著前方氣勢凌人的稜脊,不禁懷疑自己是否可以完成這旅程。
整理好心情後,開始沿著45度的山稜線往上爬升100公尺,上北峰的路途暴露感極高,攀著懸崖峭壁和拉繩,越往上越陡峭,再加上十幾公斤的重裝,更是要聚精會神如履薄冰,確認每一個步伐都要踩穩,稍有不慎,掉下即是萬丈深淵,這時腦中突然晃過聞之生畏的黑色奇萊山難故事,現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將路徑整理得很好,山屋、拉繩和階梯都很完善,現在的奇萊山已降為百岳難度 B 級的路線,近年來除了登山客安排重裝的過夜行程,也有體力極佳的運動好手,一日單攻奇萊主北。
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日出前一刻登頂,奇萊北峰,台灣十峻之一,標高3,607m,台灣百岳排名第15,山頂有一等山角點,與三角點拍完照片,坐在草地上,望著前方連綿起伏的山巒,晨曦曙光漸露,漸層的暖色調從層巖疊嶂間往上渲染天際,瀲灩的陽光灑在玉山箭竹構築的低草原,形成了奇萊主北最著名的黃金大草原。近在咫尺的雲海在日出的染映下暖色的光影躍動著,彷彿漫步在雲端,內心忍不住驚嘆道:台灣的山真的好美啊!回首當時的感動,讓我又想要再訪此地,希冀可以再親臨這美好的一瞬之光。
在北峰山頂大休一小時後,我們直接由北壁往屏風山方向下切碎石岩壁地形,第二天的行程更是精彩,不過這三天的故事難以用短篇說完,所以我分為上下篇,請待續次月的奇萊北壁下屏風的篇章。
【建議行程】
交通方式:開車北二高南下→國道六號→霧社交流道→台14線→霧社→台14甲線經合歡山→滑雪山莊。
路途總長:約30公里
路線難度:C+非傳統路線
步行時間:三天兩夜
行程建議:
D1 滑雪山莊起登→小奇萊→成功山屋→奇萊稜線(午餐)→奇萊主山→奇萊稜線山屋或營地(宿)
D2 奇萊稜線起登→奇萊北峰→奇萊北壁→大門牙→屏風山南峰→屏風山→屏風山松針營地(宿)
D3 屏風山松針營地→屏風山新登山口
奇萊山登山口
add 花蓮縣秀林鄉972
屏風山新登山口
add 花蓮縣秀林鄉台八線中橫公路大禹嶺里程標記111.2K處
山林涉涉
族名 Lalilwasa Amao,台東 Taromak 魯凱族人,現為生技公司行銷總監。熱愛攝影、山岳和教科書沒有的歷史故事。因為從小生長在都會區,深感自己為故鄉的異鄉人,期盼藉由探訪與爬梳當地人文歷史,可以更深刻的與台灣這片土地對話,找回心靈上的歸屬。於2021年創立了《山林涉涉。Salesese》,完成大小鬼湖尋根之旅並持續走讀台灣各地的故事。
FB 山林涉涉。Salesese
IG Salesese_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