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奇萊主北下屏風:只緣身在層巖疊嶂的雲海中(上)
奇萊主北向以險峻猙獰聞名,此次的奇萊北壁下屏風的非傳統路線,更是接近 C+級的高級縱走路線,整趟地形豐富多變,包括破碎的橫渡、攀爬於垂直的岩壁和走在磷峋瘦稜上,但沿途壯闊的美景令人魂牽夢縈,忘卻旅途的辛勞。
我在山頂望著前方連綿起伏的山巒,晨曦曙光漸露,漸層的暖色調從層巖疊嶂間往上渲染天際,瀲灩的陽光灑在玉山箭竹構築的低草原,形成了奇萊主北最著名的黃金大草原。
「奇萊山」據稱是源於加禮宛事件後幾乎滅絕的撒奇萊雅族 Sakizaya,後來漢人轉訛諧音「奇萊」稱呼之。黑色奇萊在半世紀前,曾是發生過數起山難,山友聞之喪膽的山岳,但隨著開闢新的山徑、山屋再加上完善的登山知識與裝備,已不是過去險峻猙獰的樣貌了。此次我們除了走傳統的奇萊主北,又新增北壁下屏風的非傳統路線,這條接近 C+級的高級縱走路線,整趟地形豐富多變,包括橫渡風化碎石坡、攀爬於垂直岩壁和裸露的磷峋瘦稜,但整趟無垠的展望,是令人魂牽夢縈的旅程。
奇萊主峰:極佳的展望形成稜線旖旎風光
天未破曉,我們睡眼惺忪地從滑雪山莊起登,我們第一天的行程直接重裝推到稜線營地,一開始的小奇萊和黑水塘山屋是一路的緩下,再加上這趟無濃蔭蔽日,和煦的暖陽照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我們愜意地迎著金黃的溫暖前行。在抵達成功山屋後,稍加休憩補充行動糧,備好體力接下來就是一路陡升560公尺到稜線營地,先是沿著陡峭的溪溝往上推進,再踏著盤根錯節與怪石磷峋爬升,只要是重裝陡上的行程,心肺、體能、股四頭和核心都扮演關鍵的角色,出發前有稍微暈眩無力的高山症狀,再加上此次是重裝上陣,所以我更審視自身狀況,專注於呼吸,調整步伐與吸吐間的節奏。
終於,渡過了最後的崩壁區,接近力竭之時抵達了稜線營地,前方數座翠綠的山巒連綿屹立,左側為玉山箭竹構築的低草原,右側峻峭黝黑的山驅,構築成饒富層次的峰巒,望著這壯闊的美景,忘卻了剛陡上的日炙風篩,眾人興奮地搜尋紮營處,由於稜線上疾風勁吹,我們找了山凹處的避風口搭營先歇息一兩小時,再輕裝走奇萊主峰。
前往主峰的路都走在稜線上,一路平緩展望極佳,前方奇萊山稜閃爍著令人心馳神往的氣息,再加上湛藍的天穹與無盡的山色,形成舒適的稜線風光,只有最後登頂前有一段拉繩岩壁地形,攀岩而上即可抵達主峰。奇萊主峰(太魯閣語 Dgiyaq Klbiyun),標高3,560m,台灣百岳排名第20,登頂時本來一望無際的旖旎,頓時輕盈的雲氣升騰,淹沒連綿的群巒,下一秒又轉換成濃鬱的氤氳靉靆,這變幻莫測的雲霧,果然很奇萊山的特色。
在山頂拍了半小時之後,回程享用協作熱騰騰的美食,在物資缺乏的山區,水、食糧和鍋具都是協作負重20~30公斤背上來的,所以我都心存感激的用餐,再配著夕陽將草原染成橙色,暖色的彩霞照映在雲海上,在驚嘆中結束了完美的第一天。這天山友非常多,營地的聊天聲此起彼落,但大家很有共識地在入夜後轉為靜音模式,不過今晚狂風大作,冷冽的寒風從帳篷間隙竄進,我縮瑟在睡袋中輾轉難眠,戴耳塞還是止不住窸窣聲,這一夜,我又失眠了。
奇萊北峰:驚險刺激的黝黑魁武山稜
一早收拾好帳篷和行囊,一行人凌晨起登,維持體力最好的方式是睡眠和補充能量,但經過一晚的折騰幾乎沒有入睡,即使一開始的路是沿著平緩的金黃箭竹緩坡前進,但全身充滿無力感,步履異常的蹣跚,我用力的大口呼吸,空氣也無法充滿整個肺泡,走幾分鐘喘息後才繼續啟程,看著戴著頭燈的人龍一路綿延到北峰頂,奇萊北峰魁武的山稜橫亙在眼前,抬頭望著前方氣勢凌人的稜脊,不禁懷疑自己是否可以完成這旅程。
整理好心情後,開始沿著45度的山稜線往上爬升100公尺,上北峰的路途暴露感極高,攀著懸崖峭壁和拉繩,越往上越陡峭,再加上十幾公斤的重裝,更是要聚精會神如履薄冰,確認每一個步伐都要踩穩,稍有不慎,掉下即是萬丈深淵,這時腦中突然晃過聞之生畏的黑色奇萊山難故事,現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將路徑整理得很好,山屋、拉繩和階梯都很完善,現在的奇萊山已降為百岳難度 B 級的路線,近年來除了登山客安排重裝的過夜行程,也有體力極佳的運動好手,一日單攻奇萊主北。
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日出前一刻登頂,奇萊北峰,台灣十峻之一,標高3,607m,台灣百岳排名第15,山頂有一等山角點,與三角點拍完照片,坐在草地上,望著前方連綿起伏的山巒,晨曦曙光漸露,漸層的暖色調從層巖疊嶂間往上渲染天際,瀲灩的陽光灑在玉山箭竹構築的低草原,形成了奇萊主北最著名的黃金大草原。近在咫尺的雲海在日出的染映下暖色的光影躍動著,彷彿漫步在雲端,內心忍不住驚嘆道:台灣的山真的好美啊!回首當時的感動,讓我又想要再訪此地,希冀可以再親臨這美好的一瞬之光。
在北峰山頂大休一小時後,我們直接由北壁往屏風山方向下切碎石岩壁地形,第二天的行程更是精彩,不過這三天的故事難以用短篇說完,所以我分為上下篇,請待續次月的奇萊北壁下屏風的篇章。
【建議行程】
交通方式:開車北二高南下→國道六號→霧社交流道→台14線→霧社→台14甲線經合歡山→滑雪山莊。
路途總長:約30公里
路線難度:C+非傳統路線
步行時間:三天兩夜
行程建議:
D1 滑雪山莊起登→小奇萊→成功山屋→奇萊稜線(午餐)→奇萊主山→奇萊稜線山屋或營地(宿)
D2 奇萊稜線起登→奇萊北峰→奇萊北壁→大門牙→屏風山南峰→屏風山→屏風山松針營地(宿)
D3 屏風山松針營地→屏風山新登山口
奇萊山登山口
add 花蓮縣秀林鄉972
屏風山新登山口
add 花蓮縣秀林鄉台八線中橫公路大禹嶺里程標記111.2K處
山林涉涉
族名 Lalilwasa Amao,台東 Taromak 魯凱族人,現為生技公司行銷總監。熱愛攝影、山岳和教科書沒有的歷史故事。因為從小生長在都會區,深感自己為故鄉的異鄉人,期盼藉由探訪與爬梳當地人文歷史,可以更深刻的與台灣這片土地對話,找回心靈上的歸屬。於2021年創立了《山林涉涉。Salesese》,完成大小鬼湖尋根之旅並持續走讀台灣各地的故事。
FB 山林涉涉。Salesese
IG Salesese_travel
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從日本水神拜到中國大禹的小神社:圓山水神社
台灣的自來水系統已運行百年以上,除了紗帽山內潺潺溪水的天母水管路古道,在劍潭山內也有一座日治時期就存在的圓山儲水池和供奉日本水神的小神社,再順訪老地方觀景台眺望台北景緻,是便捷親民的好去處。
日治時期舊臺北城人口逐漸飽和,外來的日本人又往台北移動,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臺北水源地慢濾場的新店溪水源嚴重不足,需要重新尋覓充裕的水源,以供應人口激增的台北市現代水利衛生建設之用水。所以在 1928年昭和3年開始建立草山水道系統,於1932年昭和7年完工,是繼台北水源地後成為台北市第二套飲用水源工程,現為市定古蹟,含水源井、水渠、水管、氣曝室、發電所和儲水池等14項主要設施。選擇水質甘甜的竹子湖和紗帽山的地下湧泉,經陽明溪水管橋、草山水管橋、天母水管路,引水到三角埔電廠產生電力,再沿著中山北路輸送到圓山儲水池,經明治橋(現在的中山橋)跨過基隆河供應大台北用水,滋養了幾百萬個台北人。這次我們跟著水的故事,一起來尋訪劍潭山內的圓山儲水池和圓山水神社。
靜謐水神社遺構,敘說台北水的故事
從劍潭站一號出口往劍潭山登山口路途中,會經過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陽明分處,順著小徑上行,短短的十分鐘,視角即從街衢輻輳的中山路轉化為蒼鬱的石階路。雖然這天溽熱難耐,但還沒開始流汗即可看到廣袤的草坪上立了一座高聳的曝氣塔,曝氣塔上方有台北市首屆「市尹」(現稱市長)武藤針五郎在1931年昭和六年所題的「活水頭」三個字,下方據稱有如迷宮般的戰備水庫,旁邊還有埋入荒煙蔓草中充滿古樣的八角型配水井,主要功用是調整三角埔電廠送來的水量與水壓,沿指標前行可看到圓山水神社的遺構。
當時的圓山儲水池是將飲用水分配到台北市各地的重要樞紐,根據《臺灣日日新報》所述,因為當時的水道工程艱辛浩大,再加上建設期間遇連日大雨地盤鬆動崩落,造成工程人員不幸罹難,所以1938年昭和13年4月27日,由台北市水道課職員發起建造日式木造神社,以撫慰殉職員工亡魂並祭祀日本三位水神祈求平安,分別為水波能賣命、榮井神(福井神)、生井神,都是守護飲用水與灌溉水利有關的神明。
自日本水神到大禹神話
神社本身規模雖然迷你,但從參道、手水缽、石燈籠到主殿的神社格局完整,相較於隔壁圓山大飯店前身,幾乎消失殆盡的「台灣神社」,斂身於自來水公司背後的圓山水神社算是維持較好的神社了。圓山水神社的社號碑刻著神社安座的「昭和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參道入口旁有手水缽,石階旁各一座石燈籠,前方可看到由日本商社行號所捐獻的一對狛犬,可惜在我三訪的時已遺失一隻狛犬,僅剩「奉納」兩字的台座,至今仍未被尋獲。
在戰後水神社無人祭祀便荒廢,時光荏苒,神社靜置80多年期間,木造本殿也頹圮腐朽已不復在,石燈籠、石階、狛犬也浸潤出歲月的刻痕,風化的凹陷處覆滿苔蘚與風霜。1990年時台北自來水事業處職員捐款重新修復圓山水神社,現今的主殿改為青瓦紅柱的中國式亭子,供奉的神祉也從日本三位水神改成道教的水仙尊王,也是我們熟知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但我到訪時僅看到仿神社的小建築,並無看到神像,但香爐卻有插香的焦痕,當下疑竇叢生,或許,參拜的人心裡都有各自表述的水神吧?
老地方觀景平台,展望遼闊的好地方
離開水神社後,續前行就會看到劍潭親山步道入口,看到長長的陡上石階會有點讓人望而卻步,不過石階的坡度較緩,拾階而上不到半小時即可抵達「老地方觀景平台」,雖然路線錯綜複雜,但指標清楚,幾乎整路都是在蔥鬱的濃蔭處行走,除了山林的綠意與蟬鳴,耳際更是迴盪著山友在林間引吭高歌的聲音,每次來都有很特殊的五感體驗。
劍潭山在戒嚴時期是軍事管制地與保林地,所以沿途有不少廢棄的崗哨和豐富的林相可以細品,指標上顯示的六美、七美和八美,分別代表的是哨崗的編號,每個都有設小觀景平台欣賞台北市景緻,還可以順撿一顆二等三角點,海拔153公尺的小百岳劍潭山。八號哨崗指的就是「老地方觀景平台」,此處展望極佳,可以看到飛機起降,坐在涼亭處微風徐徐輕撫,稍加休憩即可折返,是輕鬆愜意的練腳力好地方。
【BOX】
交通方式:台北捷運劍潭站二號出口,照指示前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入口。
路途總長:約五公里
步行時間:總路程約3小時
行程建議:圓山水神社→劍潭親山步道登山口→老地方觀機坪→觀音夕照→返回登山口
老地方觀景平台
add 台北市中山區通北街165巷劍潭山步道
圓山水神社
add 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82之1號
山林涉涉
族名 Laliluasa Amao,台東 Taromak 魯凱族人,現為生技公司行銷總監。熱愛攝影、山岳和教科書沒有的歷史故事。因為從小生長在都會區,深感自己為故鄉的異鄉人,期盼藉由探訪與爬梳當地人文歷史,可以更深刻的與台灣這片土地對話,找回心靈上的歸屬。於2021年創立了《山林涉涉。Salesese》,完成大小鬼湖尋根之旅並持續走讀台灣各地的故事。
FB 山林涉涉。Salesese
IG Salesese_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