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er luxe 奢遊 祕旅

2026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消息公布!公布策展人及展名「鬱卒的平面」,展覽重點搶先看

2025-11-07 21:00
by TRAVELER Luxe旅人誌·editor
text TRAVELER Luxe旅人誌·editor /photo 各品牌
2026威尼斯雙年展「鬱卒的平面」。
圖片版權 / ⓒ李亦凡,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臺北市立美術館主辦之2026年「第61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代表參展藝術家李亦凡偕同北美館團隊於今日正式公布,邀請現任美國丹佛藝術博物館(Denver Art Museum)現代與當代拉丁美洲藝術部門主任哈法艾爾・馮希卡(Raphael Fonseca)擔任本屆台灣館策展人。作為來自巴西、活躍於國際藝壇的新世代策展人,馮希卡將與同世代的藝術家李亦凡展開一場跨地域、跨文化的對話,回應資訊與影像爆炸的時代處境,思考人類與科技之間錯綜的連結與辯證,展現臺灣當代藝術在全球數位語境中的共鳴,並探討個體如何憑藉一己之力參與、理解與建構自身所處的世界。

2026威尼斯雙年展馮希卡與李亦凡。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馮希卡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州立大學(UERJ)取得藝術史與藝術評論博士學位,近年在國際策展實踐備受矚目,橫跨南美、歐洲與亞洲,並連續兩年(2023、2024)入選《ArtReview》「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人物」。他於2025年擔任第14屆第14屆南方共同市場雙年展(Mercosul Biennial)總策展人,與李亦凡初次展開合作並建立對話基礎。馮希卡擅以幽默荒誕的策展語彙構築展覽現場,將其視為一場集會與舞台,融入大眾文化熟知的意象,引發觀眾對當代處境的思辨,而這樣的策展語境,與李亦凡作品中結合黑色幽默與戲劇化敘事相互呼應。

2026威尼斯雙年展馮希卡。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馮希卡長期聚焦「全球南方」(Global South)藝術家的創作實踐,探討當代藝術於跨地域脈絡下所蘊含的文化與政治能量,並思考不同語境並置能如何激發觀眾對當代議題的反思,擅以開放且多元的視野拓展跨國對話的可能性。北美館駱麗真館長表示:「憑藉策展人活躍的國際策展經驗與獨特視角,期待本屆台灣館能開闢新世代所關注的當代對話取徑,並以南方視點開啟對影像、科技與人類存在的共同思索。 」

2026威尼斯雙年展「鬱卒的平面」。
圖片版權 / ⓒ李亦凡,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公布展覽命題:鬱卒的平面(Screen Melancholy)

與此同時,北美館首度公布本屆台灣館展覽命題,將以「鬱卒的平面」為名,展名以藝術史上常被引用的母題「鬱卒(Melancholy)」為切入,揭示李亦凡回應當下數位環境中,人在面對數位軟體所制約和形塑的世界時,因感知的扁平化而產生出焦慮與鬱悶。展覽將延續李亦凡對影像生成技術與即興敘事的探究,以其獨具個人特色的創作手法,挑戰我們慣常的觀看模式。面對資訊過剩且不斷流動的時代,他提出對感知、主觀意識以及人類如何在未來表達自我的思考。生命短暫,知識無涯,當我們無法以理性或檔案學的方式全然理解一切,或許只剩下「鬱卒」能回應當下的狀態。

2026威尼斯雙年展李亦凡。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正在荷蘭 Rijksakademie(皇家視覺藝術學院)駐村的李亦凡,數次往返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簡稱普宮)場勘,作品靈感來源之一是普宮的建築本體,預期創造一個類似迷宮般的虛實環境,一件將於中央大廳展出的因地制宜錄像作品。搭配數件誇大的人體雕塑,以不同角度的肢體部位錯落在普宮的房間與廊道,觸發觀者對物質碎片化的反思。馮希卡表示:「李亦凡的創作持續探索藝術家與媒介(或軟體工具)之間的關係,從繪畫、電影、動畫一路追溯至今日 AI 生成影像的思考,揭開對當代影像生產的關注,再由詼諧荒誕的手法,批判性地回應影像生成工具的演變,以及影像政治的形成,期待本屆作品能引發人們的知覺經驗,改變理解世界的方式。」

2026威尼斯雙年展「鬱卒的平面」。
圖片版權 / ⓒ李亦凡,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藝術家與軟體之間的殊死戰

自2019年以來,李亦凡持續以遊戲引擎、實時影像及動態建模系統開發專屬的影像生成工具,藉此思考遊戲中時間與空間的奇異凝滯,探究技術中介與敘事建構之間的關係。例如首度嘗試以即時 3D 運算軟體「Unreal Engine」(虛幻引擎)進行創作的作品《important_message.mp4》(2019-2020);或是透過動態捕捉(Motion capture)人物肢體動作的作品《Rewiring》(2020),探討數位時代人類如何控制虛擬的數位身體,並探索控制技術所延伸的情慾狂想。

2026威尼斯雙年展李亦凡。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他長期關注網路世界資訊的混雜與過度流動,以及其對身體與心理造成的騷動,組構出跳躍的敘事技巧與演說式腳本,如作品《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howdoyouturnthison)》(2021),巧妙地操控扭動的自身人偶,以第一人稱呢喃自語的討論人與科技的陰謀論;作品《難忘的形狀(What Is Your Favorite Primitive)》(2023),以一場諷刺性的科技發表會為形式,反思影像如何重塑溝通方式,試想影像技術是否終有一天能投射出尚未實現的「整體性」,進而建構一種全新的生存狀態。

2026威尼斯雙年展馮希卡與李亦凡。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李亦凡曾說:「我將創作過程形容為一場「藝術家與軟體之間的殊死戰」——在疲憊、拉扯與碰撞的抗衡中,敘事緩緩生成。在當代影像的生產中,創作者無可避免地依賴各式各樣的軟體工具;它們有的開源自由,有的極度商業。每一種選擇都代表著不同的表達可能性,同時也隱含著各自的侷限與控制。我在這些體系之間遊走,試圖理解創作者與當代工具之間那種微妙的依存與抵抗關係。透過這樣的過程,我試圖從這些影像生產技術出發,去思考人與科技媒介之間的狀態。」李亦凡透過類似數位操偶的方式——模仿各種線上教學影片的語氣展開敘事,不僅質疑自身,亦向觀眾拋出關於人類知識的多元面向,流露出對當下與未來的悲觀情緒。隨著影像場景的轉換,劇場背景不斷變化,資訊量層層堆疊,形成一種百科全書式的觀看經驗:既展現了人類對世界浩瀚無垠的掌控欲和好奇心,同時也凸顯了我們理解世界的局限性,並最終回歸一個核心提問——究竟,何謂「人」?

2026威尼斯雙年展馮希卡與李亦凡。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第61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將呈現一件式影像裝置,李亦凡以其擅長的「教學頻道」形式進行獨角演出,檢視當代影像生產工具以「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的運行模式,探討人類如何透過「特定媒介」感知世界,思考這樣的模式如何改變使用者對影像再現本質的理解,並延伸至今日不可忽視的 AI 生成影像話題,讓媒介本身成為一個不斷反思、轉譯與轉化的場域。

「第61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
date 2026年

延伸閱讀

北美館2025必看展覽、年度重點計畫一覽!國際藝術家大展、當代影像展、年底壓軸台北雙年展…

2024-12-31 23:00:00

台北雙年展駐地音樂創作!北美館聯手紐約雕塑中心推出「小世界影院」,第3場計畫《交聲響音》於2/21~3/17登場

2024-02-05 21:00:00

2023台北雙年展盛大開幕!本屆雙年展以「小世界」為題,將北美館轉化為1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2023-12-06 10:00:00

第23屆雪梨雙年展參展藝術家名單公布,排灣族藝術家Aluaiy 受邀

2021-04-13 14:00:00

把食物變成藝術?日本藝術家色彩瘋狂的台北個展《Mixed Foods》,一場關於消化與再生的藝術實驗

2025-10-29 21:00
by TRAVELER Luxe旅人誌·editor
text TRAVELER Luxe旅人誌·editor /photo 奇想會
日本藝術家雙人組 magma 個展《Mixed Foods》場景。
圖片版權 / ⓒ奇想會

日本藝術家雙人組 magma(杉山純、宮澤謙一)於10月17日至11月23日在 Whimsy Works Gallery 舉辦個展《Mixed Foods》,展覽中,他們以「食物」作為線索,延伸他們對「組裝」的思考與實踐,展出作品多取材自兩人在日本蒐集的「食物」與「角色」相關物件,透過拼貼與再構成,生成充滿趣味的立體造型,期盼帶來結合令人懷念的類比感與瘋狂色彩的印象。

日本藝術家雙人組 magma 個展《Mixed Foods》場景。
圖片版權 / ⓒ奇想會

而「食物」並非單純的主題,也想表達社會的不平等與分裂、氣候危機對農漁產的衝擊,也映照出大規模消費體制下的食物浪費與生產過剩,magma 以色彩奔放、俏皮的組裝手法,讓日常物件與角色以新的姿態現身,它們既具大眾親近感,也在視線停留的瞬間,暴露出文明系統的荒謬與矛盾。因此《Mixed Foods》不僅是關於「吃」的展覽,更是一場關於「消化」與「再生」的現代反映。

日本藝術家雙人組 magma 個展《Mixed Foods》場景。
圖片版權 / ⓒ奇想會

magma 於日本已多次舉辦個展,並將創作延伸至家具、產品、小道具製作、舞台美術與空間統籌等領域,也與 Nike、New Balance、UNIQLO 等品牌及多位音樂人合作。《Mixed Foods》為他們首次於台灣舉辦個展,展出多件新作與代表作。在色彩的選擇上,magma 會將塗裝後色彩飽滿的成品、素材本身的原色,以及經時間變化而難以再現的色調混合使用,希望各種顏色都能保留原有的質地與差異。他們的創作起點源自早期協助其他藝術家工作的經驗,並持續在生活中蒐集物件,從那些「半吊子又有點醜的東西」中獲得靈感。

日本藝術家雙人組 magma 個展《Mixed Foods》展品。
圖片版權 / ⓒ奇想會
日本藝術家雙人組 magma 個展《Mixed Foods》展品。
圖片版權 / ⓒ奇想會

此外,對 magma 來說,能夠持續收集物件,便能從與物品的相遇過程中獲得靈感,而能嘗試不同的創作,則能拓展作品呈現的可能性,他們還說道:「在創作過程裡,我們會盡量避免依循慣性,因此每次創作都嘗試不同的組裝方式與材料處理,那種讓偶然出現的元素逐漸連成線時,是最令人愉快的瞬間。」

日本藝術家雙人組 magma 個展《Mixed Foods》場景。
圖片版權 / ⓒ奇想會

magma 也期望能在這次的展覽《Mixed Foods》裡,藉由這些以不同媒材、創作形式所產生的作品,讓觀者在體會展覽命題的同時,也能根據相異的作品,產生不同的視覺衝擊。

日本藝術家雙人組 magma 個展《Mixed Foods》場景。
圖片版權 / ⓒ奇想會

magma Solo Exhibition《Mixed Foods》
place Whimsy Works Gallery
date 2025/10/17~2025/11/23
time 13:00~19:00(公休日:週二、週三)

延伸閱讀

海外最大規模蜷川實花展將於明年1月台北登場!光影藝術體驗亮點搶先看,11/6預售優惠票搶先開賣

2025-10-28 16:00:00

週末兩日限定舉辦!新北市美術館「新生地藝術節」11/1、11/2登場,跨越音樂、影像、香氣與工藝的感官冒險

2025-10-27 15:00:00

村上隆笑臉花全新限量包裝快收藏!攜手香檳王 Dom Pérignon 推出香檳禮盒,再啟藝術家聯名新篇章

2025-10-23 10:00:00

一年限定特展!高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年度大展:看日美兩大藝術家如何用金箔、陶土描繪「內在亮度」

2025-10-02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