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排灣族人說故事,找尋神話之路
屏東縣瑪家鄉公路的盡頭,舊筏灣隱藏在叢山峻嶺間,12棟整建後的石板屋散落山坡,沒有電線的小山村炊煙裊裊,恍若被遺忘的桃花源,與人跡更罕至的巴達因(Padain)隔著隘寮南溪遙遙相對。
筏灣(Payuwan)曾是排灣族群第二大部落,因交通不便,醫療、教育等資源短缺的問題,和對岸的巴達因部落一樣,族人陸續移居平地,民國63年全村遷移到沿山公路旁,與泰武鄉萬安村相鄰,並正名為排灣村,為了區隔,將山上的原址稱為舊筏灣。
領路的排灣青年凱文來自巴達因,他指向隘寮南溪對岸的旗鹽山,帶著靦腆的大男孩式笑容告訴我們:「那裡是我的家,排灣族古老的起源。」平地長大的凱文,常隨長輩傳統領域狩獵,一路聽 VuVu 講述神話故事與過去的生活,身體裡似乎也滾動巴達因的靈魂。
排灣語稱旗鹽山為「cekecekes」,意思是多箭竹的地方,海拔1,057公尺,在北大武山和旗鹽主山旁顯得秀氣,登山者眼中是座不算困難的中級山,對排灣族而言,旗鹽山是眾神的居住地,Saljavan 創造土地萬物、腳踏射鹿溪兩岸的巨人、奉獻花豬退大洪水等神話的起源,也是排灣族文化、社會制度和宗教祭儀的源流。
傳說 Saljavan 女神與太陽同時出現,她用旗鹽山上的泥土捏成人頭,以箭竹為肢幹,朝頭頂髮旋呵一口氣,賦予人類生命,創造排灣族最古老的族群巴達因社。
巴達因社的原居地 Kapadainan 在旗鹽山北方懸崖上,之後歷經三次遷徙,第一次到旗鹽山東北側的 Kalicekuan,第二次到 Caljisi(射鹿部落)和 Tulinau(高燕部落),日治時期曾被迫移居至敵對的筏灣部落。國民政府來台後,族人又陸續返回原居地,行政區雖已被劃分為筏灣村,高燕和射鹿部落的族人仍然自稱巴達因。
從舊筏灣出發,下切河谷、踏上四月雪小徑、走過稍不注意就可能滑落的邊坡,徒步兩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射鹿部落。
已故頭目李正的石板屋是部落僅存的建築,頭目的大兒子指著屋旁蔥鬱樹林說:「莫拉克風災以前,還有7、8間石板屋和耕地。」語氣中隱藏不住對部落沒落的惋惜。再往前行至高燕部落,也只剩下族人後裔顏義雄重修的石板屋,在遺址和森林野草間似乎有點孤獨,卻是一盞微小但堅持不熄滅的光亮。
夜裡回到舊筏灣,住進金姐家的石板屋,沒有手機訊號和電視干擾的夜晚,有乾淨涼爽的空氣、滿天星星、蟲鳴唧唧和族人熱情的笑語相伴,說不完的神話故事和著米酒,熱鬧了深山野地,黑夜的層次勾勒對岸山稜,緩緩移動的獵人頭燈指出巴達因的方向。
離開的族人依然嚮往山脈稜線,顏義雄每週末都要回高燕部落,李大哥已重修射鹿部落第二間石板屋,蕭惠美頭目堅持保留舊筏灣的原貌,金姐的孫子學會用排灣語念祈禱文,他們都把這片山林稱為「家」,一個希望永續傳承的地方。
旗鹽山步道
access 屏東瑪家鄉禮納里轉入屏35線,終點即為舊筏灣部落
海拔高度 570-1024公尺(高燕部落)
步道總長 單程約5.7公里至高燕部落
步行時間 來回約6~7小時
行程建議 舊筏灣部落→太古拉筏斯瀑布→射鹿溪(隘寮南溪)河谷→射鹿部落→高燕部落→原路返回
注意事項 參觀舊筏灣、射鹿和高燕部落,必須由部落族人帶路。建議透過 FB 私訊方式洽詢。
舊筏灣部落
FB 慢城之旅。舊筏灣部落pa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