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er luxe 奢遊 祕旅

獨立音樂實驗場,德國 ANTJE ØKLESUND

2019-04-17 09:00
text Wei/ photo ANTJE ØKLESUND
地下音樂/ANTJE ØKLESUND/音樂實驗室/柏林/德國
圖片版權 / ⒸANTJE ØKLESUND

柏林有「世界音樂之都」的名號,除了古典音樂,地下音樂和實驗音樂的發展亦十分蓬勃。九○年代的東柏林是另類音樂的沃土,低廉生活費和廢屋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音樂家進駐。

地下音樂/ANTJE ØKLESUND/音樂實驗室/柏林/德國
圖片版權 / ⒸANTJE ØKLESUND

柏林有無數的獨立音樂表演場,多元文化和音樂類型百家爭鳴,實驗音樂也成為最能表現柏林自由精神的另類文化之一,2005年,一群音樂家和藝術家租下一棟位於 Friedrichshain 區的廢工廠,成立了視聽實驗室 ANTJE ØKLESUND,這是自創的語言,意為「怪異」。

他們獨立進行創作,也合作探索音樂與藝術的表達形式的關聯,實驗室亦做為展覽空間使用,以「音樂結合藝術裝置」為概念,邀請當地的獨立樂團進行現場表演,結合平面與影音裝置展的形式,探討生活中的慣常事物、城市進程與自我覺知。

地下音樂/ANTJE ØKLESUND/音樂實驗室/柏林/德國
圖片版權 / ⒸANTJE ØKLESUND

大受好評的長期計劃「Living Room」便是以「隱私」為主題,小空間裡堆疊如山的電視機播放實驗影片,變幻色彩與音樂節奏的互動交會出抽象反思。當期主題「改變(changing)」,則是以近年柏林中產階級化所帶來的城市劇烈改變為探索議題。每次展演就徹底改變空間結構的作法,是一種不安於現狀的顛覆表現,雖然展演消息皆低調進行,從未大肆宣傳,卻也吸引了不少當地文藝愛好者的支持。

地下音樂/ANTJE ØKLESUND/音樂實驗室/柏林/德國
圖片版權 / ⒸANTJE ØKLESUND

近年來,城市中產階級化正逐漸吞食著柏林的另類文化,這座建築物在未來將面臨拆遷重建。實驗室成員之一的 Hajo 自科隆移居已近十年,細數柏林的沿革與變遷,城市發展帶來了財富,卻壓縮了獨立創作的空間,所謂的另類文化正逐步消失,但同時也引入了多元文化觀點,利弊是一體兩面。雖然不希望流失另類文化,也不曉得改變將把城市帶向何方,但還是必須以開放的態度去看待改變。

地下音樂/ANTJE ØKLESUND/音樂實驗室/柏林/德國
圖片版權 / ⒸANTJE ØKLESUND

Hajo 說:「我們相信改變,也喜歡改變,我們不能靜止,而是該永無止境地探索未知,勇敢地將一個想法發展到極致,這是 ANTJE ØKLESUND 最重要的實驗精神,這也是柏林人喜愛柏林的原因。」

ANTJE ØKLESUND
bahn Samariterstraße (U5)
add Rigaer Straße 71-73, 10247 Berlin, Germany
email booking@antjeoeklesund.de 
web www.antjeoeklesund.de

延伸閱讀

2022「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亮點懶人包!加碼在地熱門玩法推薦

2022-04-21 21:00:00

「超巨大光影泡泡」拍到手軟!「2022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以沉浸光影打造魔力舞台

2022-01-22 19:00:00

看台灣老建築的重生魅力!享受復古的浪漫,看見老建築的容顏美學

2021-08-14 19:00:00

2019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月光・海音樂會」吟唱潮騷之歌

2019-05-17 19:00:00

純粹,德國的移動藝術

2017-04-23 00:00
text Wei /photo Jörg Hempel
地鐵/Jörg Hempel/杜賽道夫/地鐵藝術計畫/德國
圖片版權 / ⓒJörg Hempel

德國西部的藝術之城杜賽道夫(Düsseldorf),藝文薈萃的城市風尚,催生了德國第一項地鐵藝術計畫「Wehrhahn Linie」,以都市再生為主軸,召集建築師、工程師與藝術家攜手合作,創作全新視覺概念的城市移動。

地鐵/Jörg Hempel/杜賽道夫/地鐵藝術計畫/德國
圖片版權 / ⓒJörg Hempel

Wehrhahn Linie為東西向路線,全長3.2公里,共設6座地鐵站,由柏林藝術家Heike Klussmann與建築工作室Netzwerkarchitekten共同企畫。與一般地鐵藝術計畫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以建築概念的角度全程參與,是美學、建築與工程的三方跨界合作。6座地鐵站分別由不同藝術家創作,展現出各種不同主題。

地鐵/Jörg Hempel/杜賽道夫/地鐵藝術計畫/德國
圖片版權 / ⓒJörg Hempel

地面不設地鐵站及售票機,以電扶梯帶領旅人深入位於地底的地鐵站大廳,居高臨下,感受深廣空間的氣勢。站內牆面完全不設廣告,以「純粹」為概念,卸下人們身為消費者的身分與觀點,以藝術和建築之美取而代之,開放想像力飛馳其間。

地鐵/Jörg Hempel/杜賽道夫/地鐵藝術計畫/德國
圖片版權 / ⓒJörg Hempel

工程、建築與藝術交融一體,在地下世界大膽實驗,創作了城市移動的全新觀點,令人重新檢視現代生活的種種既定模式。

Jörg Hempel
web www.rheinbahn.com

延伸閱讀

全台必去十大網美級景點有哪些?完整榜單在這裡,一起沿最美鐵道風景線就能拍

2022-05-27 09:00:00

開箱宜蘭頭城:漁港老街的前世今生

2022-03-03 19:00:00

藝術之都柏林的「佩加蒙博物館」,宛如真正的宙斯祭堂

2021-10-23 19:00:00

舊鐵道再生,記憶中的北海道風景

2017-12-10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