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件高達6公尺!勤美術館2025夏季展《Net & String Taichung》6/20登場!展演2件台中限定創作大型裝置作品

勤美術館2025夏季展《Net & String Taichung》將於6月20日(五)正式對外開展。來自奧地利維也納、活躍於概念藝術與空間實驗領域的設計團體 Numen / For Use,首度來台展出,以全球巡迴經典〈Net〉與〈String〉系列全新版本,量身打造勤美場域限定的裝置創作,為台中城市注入一場體感與結構交織的當代藝術實驗。由隈研吾以「掀開大地」為意象設計的勤美術館,自2024年底正式開幕以來,以自然地景與永續融合的建築特色受到社會大眾關注。此次展覽以兩件裝置作品《Net Taichung》與《String Taichung》連動呈現,參展民眾可實際穿越、攀爬、匍匐於作品之中,身體不再是旁觀的工具,而是觸發空間變化的關鍵。

奧地利維也納 Numen / For Use 首次登台!勤美術館限定創作
團隊 Numen / For Use 成立於1998年,由斯帆.瓊克(Sven Jonke)、克里斯托夫.卡茲勒(Christoph Katzler)和尼古拉.拉德利科維奇(Nikola Radeljković)3位工業設計師共同創立,活躍於概念藝術、舞台設計、空間與家具創作等領域。以極簡主義出發再加入實驗與創意,長年致力於探討觀眾、身體、材料與空間之間的詩性關係,並模糊建築、雕塑與舞台之間的界線。

Numen / For Use 的共同創辦人、也是本次策展人卡茲勒對場域與建築結構有敏銳的知覺,延伸勤美術館的建築視覺語言,打造出有彈性、有回應性的空間體驗。不論年齡,不論背景,邀觀眾步入虛實交錯、詩意漂浮的空間體驗,大家都能得到孩子般的喜悅,將藝文共感植入城市節奏,重新定義空間與觀者的互動關係。
策展人卡茲勒表示:「這次的創作不是單純展示兩件作品,而是讓它們融合成一個連續的感官旅程。參展觀眾先在《Net Taichung》裡解放身體,以兩層繩網構築出懸浮的平台,線條極簡卻富含動能,觀眾可以實際走入、穿梭其中;再於《String Taichung》中沉浸視覺,將日常的素材賦予全新意義,再從解構與重組間得到轉化。」他也強調這是團隊迄今最大規模的空間裝置嘗試,特別挑戰在精準限制的室內場域中完成作品。卡茲勒更表示欣賞台灣人的幽默感,儘管跨文化的溝通一定會有困難,但自己也非常喜歡這次與勤美術館的合作,這場冒險與嘗試很值得!
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何承育說明,這次的展覽是藝術融合公共生活、最具代表性的實踐之一,從材料實驗、身體參與到空間互動,皆為觀眾打開新的感官邊界。他形容作品彷彿一件巨大的包裹,在未打開之前無法預期其中的內容,但當作品完成、觀眾走入裝置時,會有如孩童般的興奮感,從認識自己的肢體動作、在網中奔跑、甚至躺下休息,都是觀眾與空間重新建立關係的過程。執行長也特別感謝原創音樂設計蔡瑋德的參與,讓觀展體驗得以層層遞進。勤美術館期待未來持續透過國際展覽、城市行動與跨界合作,推動藝術生活的未來新願景。

高6公尺!《Net Taichung》有史以來的最大件作品,充氣結大型裝置、柔軟可穿越的空中詩篇
勤美術館入口處如脈動般的線條是《Net Taichung》重要的創作靈感,這些富有動態與光影的建築元素,戶外大樓梯與岩板牆面正如同大自然中丘陵般起伏的形狀,使人與空間對話。作品以張力懸吊在空間中的網狀結構,更猶如可行走於其內的立體畫作。策展人卡茲勒表示「單就《Net》系列來講,《Net Taichung》是我做過最大的一件。」《Net Taichung》柔軟而靈動的結構體,隨著觀者進入其中的腳步而變形。這件以充氣結構張力作為支撐基礎的網狀裝置,無需額外支架,即能自成穩定結構。其外膜不僅能充當「柔光箱」豐富視覺層次。觀眾可穿梭其中、躍動、伸展於空間中,感受結構隨行進而律動,更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String Taichung》自撐式、可進入的社會雕塑,使觀者感受空間浩瀚與虛無並存的矛盾
《String Taichung》的靈感則源自勤美術館屋頂的斜線格柵,平行輪廓的反覆出現,正好啟發了編織繩線的三維線性空間。緊繃的繩索穿越空間,如同一座可穿越的社會雕塑。座落於勤美術館地下1樓層空間,張力繩索結構創造出一種懸浮、輕盈卻又極具力量的體驗。

《String Taichung》的線條是一組立體且沉浸式的極簡藝術;觀者可實際在被繃緊的繩索網旁探索,猶如置身於未定義尺度的空間迷宮。身體位置與方向感變得模糊,觀者將產生「它是虛擬的」的感覺,又因是質材創作而帶出真實感,體驗的雙重情境,如同超現實主義的夢境拼貼。

策展人克里斯托夫.卡茲勒(Christoph Katzler),最喜歡看到大家從裝置走出來、如同孩童於遊樂場嬉戲地快樂表情
《Net Taichung》與《String Taichung》是 Numen / For Use 為勤美術館量身打造的兩件沉浸式互動裝置,巧妙延伸館體獨特的建築視覺語言,轉化為觀者可親身介入的空間經驗。這兩件作品不僅以極具彈性與張力的構造形式呼應建築結構,也進一步形塑出具回應性的感知場域。本展合體展出兩件作品,策展人卡茲勒表示「可把它看成是一件作品,因為它們兩個是相連在一起的,所以它絕對是我創作的充氣裝置中最大的。」《Net Taichung》帶來身體參與的快樂,《String Taichung》則帶來視覺的沉靜與秩序。希望觀者在穿越時,能經歷情緒與知覺的變化旅程,就像孩子在遊樂場中盡情遊戲的快樂。策展人卡茲勒與團隊於2023年9月即開始本展合作的前期溝通,也於奧地利進行多次技術模擬,歷經形體測試、材質拉力調整、視覺範圍校正,最終得以精準安裝於勤美術館的挑空區與室內樓層之中。

帶來正面啟發與感受!《Net & String Taichung》期待引發更多次刺激與靈感
《Net & String Taichung》最珍貴之處,不僅在視覺呈現,更在於觀者成為作品的參與者。展覽鼓勵觀眾手腳並用進入網狀結構中行走與攀爬,甚至匍匐前進,穿越一場結構詩學與感官劇場的雙重演出。這種模糊年齡界線的參與方式,也讓作品成為所有年齡層都能體驗的共感場域。以身體為媒介,探索虛實與參與的邊界,期待民眾對於兩組裝置都有正面的體驗感受,展覽參與後獲得新的生活刺激與探索世界與自我的靈感想法。

完整沉浸式藝術體驗,展場音樂、選品與飲食各有創意
為深化展覽的沉浸感,本展特別委託蔡瑋德(Nick Tsai)原創音樂設計。創作以模組合成器製作聲響,融入「頻率組成」與「空間分佈」兩大聲音元素,分別對應作品的有機流動與張力線構。觀眾先行聽見開放明亮的環境音,引導出對結構與空間的想像後;音樂再轉為多層次的頻率律動與留白長音,建構出如置身生命體或結構網格間的聽覺場域,讓身體與聲音同步遊走於裝置之中。

0km 美術館商店也推出「Weaving the Future 編織未來」選品企劃,聚焦於編織結構與材質創新的多元可能。集結國內外設計品牌與藝術創作者,從織品工藝出發,探索編織作為建構空間與觀點的媒介。nafl 設計品牌「+10・加拾」以《葛飾北齋》為主題的限量襪品系列,結合和紙纖維與墨染技法,演繹經典波紋;針織藝術家黃郁媚則透過手工 Plisse Knit Bag,展現織品與身體、空間的深層連結;克羅埃西亞家具品牌 Prostoria 精選 Numen / For Use 經典家具作品,如 Buffa、Toggle 與 Polygon 等桌椅,展覽首月獨享95折優惠;更與 ohnoki 設計品牌聯名推出 0km 限定黑白雙色展覽飲料杯掛繩,作為參與者與展覽之間的記憶編織物件。

小小樹食美術館店推出本展限定新品,將展覽空間與結構意象延伸至味覺體驗。甜點「浮影」透過焙茶白巧甘那許、黑芝麻杏仁蛋糕與竹炭奶油霜層層堆疊,再以桂花清酒凍創造晶透視覺,呼應展中光影與結構交織的空間體驗。飲品「南國博士」則以博士茶與紅豆、豆乳、藍莓調製,象徵人與人之間流動與交織的網絡,呼應展覽以身體作為介質參與空間的精神,體現藝術、食物與感官的共鳴連結。

勤美術館自成立以來,致力打開想像、交融生活美學與公共參與,本次與 Numen / For Use 國際團隊合作,使現地作品融入環境,更呼應勤美草悟生活圈-城市與自然的交會之地,掌握城市空間與人群節奏,形成共生共感的藝術現場。
勤美術館 CMP INSPIRATION
add 台中市西區館前路79號
tel (04)2328-5000
web cmp-inspiration.com.tw
《Net & String Taichung》
date 2025/06/20(五)~2025/11/02(日)
web 展覽場次(須線上預約場次及購票):www.klook.com/zh-TW/activity/157580
台中「勤美術館」2024年底開幕!隈研吾領軍設計,巧妙融合社區風景的美術館

「勤美術館」2024年12月13日開幕!美術館興建6年、累積上百張概念草圖、以410坪的曲線屋頂構成建築,集日本建築概念和台灣施工技術於一身。而全新場館委任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領軍設計,賦予勤美術館如「掀開大地」的建築意象,為場館新經營定位:「一處融合綠意、創意、靈感,能啟發想像力的新興藝術之境」奠定硬體基礎。場館落成,不僅寫下隈研吾為台灣興建第一座美術館的新里程,也以台灣少見的地景式建築完整了「勤美草悟」生活圈的最後一塊拼圖,預告新時代風景即將到來。

從臨時性到長期美術館,十多年累積一次迸發
回顧勤美術館蛻變,自2012年,以藍天、綠地為場景的白色美術館印象深植人心,由閒置小學改造的臨時性美術館,結合戶外公共展區,成功打破過去展覽僅能存在於殿堂級場館的距離感。2019年挑戰將台灣常見的施工基地打造成臨時性建築──工家美術館,成功跨越空間藩籬,讓工地成為能自在生活、交流、學習體驗的文化現場。

秉持著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的高度整合思維出發,運用創意銜接設計與人、人與街區、人與生活,發揮社會影響力,推動全民文化意識提升。勤美術館走過2012~2019年淬煉,過去蓄積的能量都成為了新一代勤美術館發展底氣,未來將以這座國際級地景美術館為長期據點,秉持「想像力是一切創新根本」出發,實踐新的永續創意生活模式,走向下一個十年、一百年。

自然為本,讓場館隱身於環境之後
新一代場館在隈研吾建築團隊設計加乘下,不僅承襲勤美術館過去特質,與街區關係更是超展開,構思了整體地景與環境尺度,因考量到勤美術館座落於「勤美草悟」生活圈,總面積近萬坪基地裡,同時駐立酒店、住宅、商場、教堂等,特色建築環繞,美術館設施佔地約6%,決定賦予場館猶如「掀開大地」般薄而輕透的視覺外觀,並以圖騰──唐草為設計靈感,透過繁而多變的捲曲弧線運用,由外而內,圈起建築及四周彎曲林徑、戲水池等互動動線,讓勤美術館成為存在高樓大廈與草悟道森林之間的城市綠洲,能夠和諧地融入街區、自然與藝術。

勤美術館建築採鋼構型式,相較傳統鋼筋混凝土工法更加柔韌輕盈,同時也能減少碳排。建築涵蓋地上一層、地下一層,410坪廣闊的綠屋頂以穩定的門型結構基礎發展,再慢慢拉出曲面弧度,由無數小三角鋼板串接成一個又一個點,從粒子堆疊成立體化的線與面,形塑猶如山丘般高低起伏、自然流暢的扭轉角度。另一方面,為了與草悟道綠意質地呼應,隈研吾建築團隊也運用將近1,282根形狀各異的木紋格柵與建築結合,加深勤美術館溫暖的氣質,並以大面積落地窗帶出空間穿透性,將內外地景視覺延伸地更加開闊。

值得一提的是,下沉綠屋頂與土地銜接處的處理,建築弧度尾端並非突兀內收,而是順暢地被轉化成階梯,讓屋簷自然成為地景一部份,代謝鋼材尾端轉折的衝突感,而綠屋頂上也建置了水源循環系統,供植物永續生長維護使用,未來,人群也能實際踏上休憩駐足,欣賞不一樣的城市生態風景。種種設計細節都讓勤美術館視覺毫不張揚,能自然隱身於環境及大量綠意之中,烘托出草悟道獨一無二的生活面貌。

走進室內,自帶另類山形體驗的美術館
相較室外著重建築與環境的連結,室內設計則更關注人與空間的互動關係。內部延續與美術館外觀一致的律動起伏,有趣的是,隈研吾建築團隊運用木質格柵及岩板牆、地面高低起伏等模擬大自然景象,與建築天花板的舞動樑呼應,為室內行走帶來猶如山林冒險的律動感。未來觀賞作品時,不僅能專注眼前作品,也能順著地勢抬高視覺效果,盡情延展遠方觀展視野,享受建築引領的立體層次體感。

穿過迴旋接待台,行經空橋畫廊、旋轉樓梯、地下展廳,唐草設計線條在水平與垂直間牽引出視覺新意,遊走的同時,也能時時看見隈研吾建築團隊刻意流露的建材處理,一片片銳利線條邊角有著細膩的斜切收尾,層層疊加、深淺有度,讓空間質地更加溫潤自然,而建築裡環繞的木質格柵也會隨著晝夜更迭,反射不同光影流動,為參觀體驗帶來豐富想像。12月13日開始,隨著公共設施進駐及首檔展覽開幕、文化教育推廣等活動舉辦,又將正式點亮這座想像力啟發之境,喚醒場館多重運用機能性,引領人們走進更深入的藝術探索。
勤美術館 CMP INSPIRATION
add 台中市西區館前路79號
date 2024/12/13開幕
tel 04-232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