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er luxe 奢遊 祕旅

2023台北雙年展公佈完整參展藝術家名單!首公布精彩作品介紹,主題「小世界」拋卻孤立勇於做自己

2023-07-23 09:00
text TRAVELER Luxe旅人誌 Minnie Yin/photo 北美館
展覽/北美館/雙年展/台北/美術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13 屆台北雙年展於620日公佈完整參展藝術家名單,展覽將於 2023 11 18 日至 2024 3 24 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舉行。本屆展覽由策展人周安曼、作家兼編輯穆柏安(Brian Kuan Wood)和策展人莉姆.夏迪德(Reem Shadid)共同策劃,將匯聚50多位臺灣及國際藝術家和音樂人,展出包括10件全新創作和委託製作,以及一系列的聲響、音樂表演、動態影像、攝影、錄像、繪畫、雕塑和裝置作品,使北美館成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展覽/北美館/雙年展/台北/美術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本屆雙年展主題「小世界」(Small World)代表著希望,也透露著不安:全球疫情撞擊出個人對自我生活更大的掌控權,同時亦挑動了被孤立於廣大群體之外的隱憂。我們發現當世界縮小時,它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卻也可能使人心更為疏遠:這個「小世界」,懸浮在相聚與分離兩端之間的游移狀態中。本屆雙年展指向我們所共同面臨的處境,邀請觀眾一同探索如何運用疫情經驗來提出新的生活想像,反思當日常越趨緊繃及複雜時,人們對簡單與感性的渴望是否也變得遙不可及。

展覽/北美館/雙年展/台北/策展人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本屆展覽由策展人周安曼、作家兼編輯穆柏安(Brian Kuan Wood)和策展人莉姆.夏迪德(Reem Shadid)共同策劃,三位策展人表示:「在『小世界』裡我們雖然可能因為被孤立,而失去部分自我與介入社會的能動力;但在這裡我們有不需懼怕被同化的自由,譬如我們能拒絕被量化,可以大聲疾呼、不斷移動,但也能靜觀其變,享受片刻的寧靜。我們也許都曾醉心對簡單生活的奢侈嚮往,但『小世界』激勵我們堅定立場,拋開渴求被認同的欲望,拒絕為了一些永遠無法獲取的最終利益而去取悅他人。」

展覽/北美館/雙年展/作品/美術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Pio Abad 的全新委託創作,其靈感源於一趟造訪蘭嶼的研究之旅。蘭嶼和菲律賓北部的巴丹群島及巴布延群島,有著密切的地緣關係,因此,具該區伊巴丹(Ivatan)原住民血統的藝術家初抵蘭嶼時,即深刻感受到令他意想不到的親切感,交疊出一場近乎迷幻的體驗,進而透過一件大型裝置創作,反思文本及土地的力量和生命的虛無驟逝。

展覽/北美館/雙年展/作品/藝術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藝術家雙人組 Basel Abbas Ruanne Abou-Rahme 將展出一件沉浸式多頻道聲音和動態影像裝置,透過表演探索人們如何見證和講述暴力、失去、離散和被迫遷徙的經歷。自 2010 年代初期,這兩位藝術家著手在網路上收集伊拉克、巴勒斯坦、敘利亞和葉門等地,一般大眾在公共空間唱歌或跳舞的影像紀錄。此作邀請表演者回應這些載歌載舞身體的數位足跡,結合成一全新表演。

展覽/北美館/雙年展/作品/藝術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已故黎巴嫩畫家、雕塑家兼時裝設計師 Huguette Caland(1931 – 2019年),以其挑戰對美和慾望既有描繪方式的情慾抽象畫和身體圖景而聞名。本屆台北雙年展將精選數張藝術家自1970年代後創作的自畫像,當時她為了追求自我藝術實踐和生活,而從貝魯特搬到巴黎,終得以擺脫女性在傳統文化中所背負的沉重包袱。

展覽/北美館/雙年展/作品/藝術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日本1960年代前衛派重要代表人物赤瀬川原平(1937 – 2014年)是極具影響力的藝術團體高赤中(Hi-Red Center)和新達達組織者(Neo-Dada Organizers)的成員之一。七〇年代初,日本社運結束後遺留下被擾動的都市樣貌,街道中的建築殘骸與物件成了藝術家觀察的對象,並將其記錄拍攝而成著名的「路上觀察學」系列。今(2023)年初,藝術家家屬發現了他四萬餘幅未曾發表的照片,本屆雙年展將精選其中多件,並首度於公共美術場館公開展示。

展覽/北美館/雙年展/作品/藝術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另規劃將北美館地下樓部分展間改造成音樂空間,並交由 Elias 和 Yousef Anastas 創立的巴勒斯坦建築公司 AAU ANASTAS Studio 擔綱設計。從 2023 年 12 月起至 2024 年 3 月,將由DJ sniff、Julian Abraham ‘Togar’& Wok the Rock和聽說三組音樂及聲響創作者,舉辦聆賞會、錄音實驗、即興演奏和音樂編曲等公眾計畫。

台北雙年展
add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臺北市立美術館)
date 2023/11/28~2024/3/24
time 週二~週五、週日 09:30~17:30;週六 09:30~20:30(週一公休)
web www.tfam.museum/
FB 臺北市立美術館Taipei Fine Arts Museum

延伸閱讀

新北市美術館「啊!新的美術館」特展6/30~9/3期間限定登場,由三頁文策劃執行,打造對美術館的全新想像

2023-07-21 15:00:00

新北城市藝術節變身期間限定鶯歌新地標!高7.5公尺遊境式城堡佔領新生

2023-07-08 21:00:00

「垃圾桶的愛-班克斯」國際巡迴展首站在台北當代藝術館!暑假必看前衛展覽,與全球最神秘的畫家共遊藝術世界

2023-06-21 18:00:00

南美館6月全新展覽「嶾嶙的岳光:在敬與畏的稜線間」 登場!從崇高神秘到親近熟悉,探討台灣山岳與人的距離

2023-06-20 21:00:00

北美館「無垠之森」開展!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為主題,以時基媒體踏入生死虛實的中介,過道黑暗重新啟程

2023-07-11 14:00
text TRAVELER Luxe旅人誌 Minnie Yin/photo 台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渾沌/交界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於202371日至2023924日,在北美館地下樓展出國際聯展「無垠之森」,由館內策展人簡正怡策劃,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以時基媒體(Time-Based Media)典藏品作為基礎,結合攝影、裝置、書寫及複合媒材呈現,展覽主題以日本文學家村上春樹具濃厚存在主義色彩的著作《海邊的卡夫卡》為切入點,融合文學與藝術映射虛實世界曖昧不清的界線,探究社會與文化集體的心理狀態與過渡儀式,以及在個人、社會群體乃至於文化系統中,這些超越時空、無法歸納的「中介地帶」的存在。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時基媒體/錄像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時基媒體是什麼?為何典藏不易?

時基媒體(Time-based media)藝術奠基於時間性,泛指使用膠捲、錄像、錄音、投影和電腦元素等具有播放長度的作品,至少具備載體、回播器、播放機制等三種特質,舉凡錄像及大部分的新媒體藝術,皆可劃入時基媒體藝術範疇。自1960年代錄像藝術興起,到2000年後數位網路、聲光投影裝置等新媒體漸趨成熟,越來越多時基媒體藝術產出,但隨著科技發展與技術更新,軟硬體面臨無法兼容的問題,或因媒材、載體的複雜性,都提高了典藏、修護與展示再現的難度。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村上春樹/過道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三個主軸意象:「過道」、「逢魔時刻」、「薩滿」

「無垠之森」展覽由館內策展人簡正怡策劃,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章光和、王湘靈、張紋瑄、簡.金.凱森(Jane Jin Kaisen)、李雅諾(Lee Yanor)、林冠名、麗莎.蕾哈娜(Lisa Reihana)、琵拉.瑪塔-杜邦(Pilar Mata Dupont)、曾御欽、王雅慧(1973-2023)、吳季璁;以時基媒體(Time-Based Media)典藏品作為基礎,結合攝影、裝置、書寫及複合媒材,深入探索藝術中的「中介/邊緣時刻」,藉由「過道」、「逢魔時刻」、「薩滿」三個主軸意象,引領觀者尋找貫穿時間、空間與文化領域「之間」的過渡地帶。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薩滿/逢魔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村上春樹/逢魔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展覽主題:生與死的中介,現實與夢境的夾縫

展覽主題發想自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策展人將這部具存在主義色彩的文字作品其混沌的內容刻畫為一座實體森林,在這裡,空間與時間失去定義,空間是沒有可掌握的位置,時間也全然不具意義,它是生與死的中介,也是現實與夢境的夾縫。「無垠之森」將展出本館重要典藏、國際藝術家之錄像與錄像裝置,以及部分特為本案創作之全新作品,以時基藝術品作為基礎,探索生命中種種難以描摹的「中介/邊緣時刻」,以及那些無法歸類、置身此處與彼處間的曖昧時空。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過道/無辜者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過道」作品—比爾.維歐拉《無辜者》

所謂的「過道」是讓觀者在具象與抽象、立體與平面、真實與錯覺的中介地帶穿梭轉換,游移在多重介面的夾縫之中。美國藝術家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的《無辜者》自1970年代便開始用錄像創作,他喜歡探討轉變、重生,其作品往往透過簡潔的形式,呈現與宗教與儀式感有關的題材。

這件作品《無辜者》延伸2007年在威尼斯雙年展所發表的創作概念,呈現兩個世界的連通跟重生,生與死的過渡、相遇,它探索人的生、死、情感,並透過不同人物在黑暗的水幕中若隱若現地移動,以及水與光傾瀉而下的瞬間,引發觀者在錯置的邊界下產生不同的解讀。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逢魔/王湘靈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逢魔時刻」—王湘靈 《Invisibility》

此作品指涉介於現實和虛幻,然後做夢到清醒之間的動作狀態,好像經歷又像沒經歷的狀態。回溯最初的創作發想,藝術家是以自身幼時的經驗為發想,透過實景拍攝出一部20分鐘的長鏡頭作品。王湘靈表示,「我印象中,6歲時跟父母去海邊玩時,總是在海邊堆沙,但因當時年紀小,剛開始會一直轉身確認父母是否還在,後來就開始放心專注玩沙,直到大概過了20分鐘後,我再轉頭,居然發現父母跟沙灘上的長椅都消失了。而這一段離奇又無從考究的記憶,便串連成這件錄像作品。」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薩滿/乩童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薩滿」—張紋瑄《南勢庄故事集》

「薩滿」被喻為掌握神秘知識,與屬靈世界溝通的「知者」,亦是民俗醫療的靈媒,抑或作為人與靈性之間的中介者,在「無垠之森」展中可見薩滿文化在不同國家/地域實踐的幾件作品。藝術家張紋瑄《南勢庄故事集》以臺灣本土薩滿——乩童為主角發展成短篇小說創作,描寫附身在庄頭廟乩童身上靈體口述傳達的奇聞異談,本展以此故事結構製作成全新4組分散各展區的物件書,並特別截取文本中的「索引文字」及展出物件,回應展間論述框架及其他作品之背景脈絡與民俗知識。藝術家在此不僅是「南勢庄奇談」的說書人,也同時是展覽的詮釋者,成為作品與觀者間的中介橋梁。

北美館/展覽/無垠之森/重新啟程/勇氣
圖片版權 / ⓒ北美館

策展人表示,「行過無垠之森,我們終將發現所有的過渡僅是歷程,為了分裂後的重聚、流亡後的自我整合及重生,讓我們在歷經黑暗過後還能擁有面對自己、重新啟程的勇氣。」

無垠之森
date 202371-924
add 臺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樓EF展覽室
web www.tfam.museum

延伸閱讀

新北城市藝術節變身期間限定鶯歌新地標!高7.5公尺遊境式城堡佔領新生

2023-07-08 21:00:00

「垃圾桶的愛-班克斯」國際巡迴展首站在台北當代藝術館!暑假必看前衛展覽,與全球最神秘的畫家共遊藝術世界

2023-06-21 18:00:00

南美館6月全新展覽「嶾嶙的岳光:在敬與畏的稜線間」 登場!從崇高神秘到親近熟悉,探討台灣山岳與人的距離

2023-06-20 21:00:00

臺中綠美圖公共藝術設置計畫登場!以「ReNew 綠動未來」主題集結國內、外藝術家共同打造詩意風景

2023-06-15 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