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機場的前世今生!2022臺北眷村文化節帶你走入臺北建築的時光走廊
現今萬華區青年公園一帶,曾存在著臺北市早期的軍用飛行基地-臺北南飛行場,或稱「南機場」,是臺北歷史上相當重要的機場用地。週邊腹地廣大,在戰後國民政府撤退來臺時,許多軍眷、移民便被安排到南機場周圍居住,如空南一村、空南二村等,人口之多,為當時全臺北最大的眷村聚落。
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合方創意策劃的「2022臺北眷村文化節-共築眷村記憶」,規劃多條走讀路線,邀請專業在地引路人帶領民眾走進街區。民眾可至北投中心新村、蟾蜍山煥民新村、嘉禾新村、四四南村等四個眷村保留空間及光點台北電影院領取活動手冊,跟著路線指引,一起走入城市。
透過合方創意規劃,城市走讀「消失的眷村:克難街與國宅」,邀請長期關注南機場一帶建築發展及社會議題的作家林立青,帶領民眾走入1960年代極其輝煌的南機場住宅及青年公園周邊,從建築樣貌上感受這些年來在臺北城市中鮮少被關注的一群人,如何「克服萬難」,用雙手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1964年南機場住宅第一期落成,這個由空軍眷村改建而成的國宅建築位於現今臺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二段上,規模之大,一連跨了好幾個街區。住宅側邊有著指標性的旋轉樓梯,加上當初建造時採的是當時歐美最先進的加強磚造建築工法,包含抽水馬桶、電纜地下化等設施,加上鄰近國小、超市,在當年可以說是全臺最高級的「模範社區」。
林立青指著搶眼的紅色鐵皮表示,當時的人們雖然分配到了「高級」住宅,但一戶僅有約1.5房大,隨著第二代成長,空間逐漸不足的情況下,各自向外加蓋。抬頭一看,果真家家戶戶的外牆都略有不同,鐵皮、水泥構造、木構等,立青笑著說,這裡簡直就是臺灣建築發展的百科全書。
在西藏路與中華路二段的路口兩側便是第二期及第三期南機場住宅,林立青表示,後來興建的兩期住宅承繼了早期建築優點,除了外觀看起來更加堅實及精緻,為改善磚造漏水問題,在建築構造上可是更費工,在當時是人人搶破頭的豪宅。
在1980年代眷村改建浪潮下,南機場周圍的國宅聚落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由中華路二段364巷向西行,雙和街上方正排列的是莒光新城遍是一例,一旁熱鬧的雙和市場是社區中人們聯繫感情的小天地。莒光新城由於建造的晚,建築技術更進化、更現代,與南機場住宅一帶相比別有一番風景。
現青年路、國興路一帶的舊名為「克難街」,是過去眷村人們努力奮鬥,克服萬難在這裡生活的象徵,緊鄰的青年公園充滿遊憩設施與人潮,園內的「萬華故事館」展示了許多史料,這些故事是僅存能在這片廣大綠地尋覓的眷村記憶,若有機會來到青年公園,別忘了走進館內閱讀歷史,了解南機場的前世今生。
作為最早期的眷村聚落及國宅群之一,即便眷村建築已逝,過往的生活記憶卻以不同形式遺留在城市中,未來再來到南機場夜市大啖美食的同時,別忘記向身邊親友好好介紹這片「臺灣驕傲」。
2022臺北眷村文化節《共築眷村記憶》
活動期間︱2022/10/7(五)-10/30(日)
地點︱北投中心新村、蟾蜍山煥民新村、嘉禾新村、四四南村、光點台北電影院
臺北眷村文化節 Facebook 粉專
共築眷村記憶 Podcast (spotify podcast)
共築眷村記憶 Podcast (apple podcast)
►►活動懶人包:https://portaly.cc/havefun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