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KO鳳嬌催化室 ╳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推出全新概念「APERTURE 縫隙 —— 紙的無限想像」特展
2020年的現今,人手一機已經是日常風景,是否已無法憶起指尖提筆在紙張上沙沙寫字的感受了呢?鑽研紙材應用多年的「FENKO鳳嬌催化室」,為呼應重生概念,從7/1起在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以藝術手法重新演繹紙藝之美,在「APERTURE 縫隙 —— 紙的無限想像」展現紙張在不同時期的生命力,延續紙的無限可能。
你對於紙張的想像是什麼呢?生活上隨手可得的傳單、影印機上堆疊的白色A4紙,或是手上翻閱著的菜單?以傳承紙材文化為主旨的「FENKO鳳嬌催化室」,今年七月與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合力推出新概念展覽「APERTURE 縫隙 —— 紙的無限想像」,博物館連結工藝、科技、文化、藝術及建築等領域創意人,成為一處巨型裝置藝術。
自7/1~11/1為期四個月的「APERTURE 縫隙 —— 紙的無限想像」特展,舉辦於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此特展更是博物館首度以紙纖維作為年度大展,展出集合多方領域的創意,呈現紙張的不同生命階段,以藝術手法重新詮釋紙藝,並呼應重生概念,打造出「Embryo / 胚胎」、「Childhood / 童年」、「Adulthood / 成熟」三大展區。
作為第一展區的「Embryo / 胚胎」,以藝術裝置「紙纖林影」回歸紙張生成前的纖維原貌,從縫隙裡窺探流竄於纖維中的氣流、光影,以及一切微觀世界裡的細小分子。
於「Embryo / 胚胎」場域中展出紙張最初始的樣貌,依循著裝置藝術「紙纖林影」,從抄紙簾架(右下)、刺竹片(左上)及鳳梨纖維(右上)中觸發紙藝的細膩體驗。
接著,進入第二展區「Childhood / 童年」,遊走於揉皺紙感形塑而成的時空隧道,每道皺摺代表著不同故事,走過光與影之間,從中瞭解職人對於紙藝之美的執著與美感是如何融合著日常。
「Childhood / 童年」分為有著揉皺紙感時空隧道的「職人的生命觀點」、結合日常生活紙藝的「紙品穿越:儀式、生活與遊戲」,以及結合紙材與聲音的「窸窣微聲」互動裝置,展現紙張這項古老又創新的素材,是如何隨著時代更迭、與時俱進,結合科技創新而開展無限可能。
透過聲音藝術家紀柏豪,為特展量身打造結合紙材與聲音的互動裝置「窸窣微聲」,讓觀眾體驗質材共振,喚起關於紙的聲響紀憶。
最後的第三展區「Adulthood / 成熟」,呈現紙張的多元運用,全區以懸掛墨黑透光機能紙材營造神聖的儀式感,同時引述無酸紙材對文化保存的重要性。
「Adulthood / 成熟」場域在「物命之路」呈現無酸紙材的保存方式,同時展出由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提供的珍藏,包含魏晉時代的紙文物、乾隆皇帝御用紙,以及臺中大里相關文物等。
「Adulthood / 成熟」請來當代藝術家王鼎曄,以有機陳列傳達展區概念,解構博物館過往以展品為主體的形式,以「可以洗的紙」為題,打造光影水容器裝置。可以看到紙質新生成「紙紗」,浸泡於水中自由舞動的樣貌,帶來全新的媒材想像。
經由「Embryo / 胚胎」、「Childhood / 童年」、「Adulthood / 成熟」三大展區,透過纖維的縫隙一窺紙張生成,它可以是古老的靈魂,亦能與時代並進,沿續無限的想像力與可能性。
FENKO鳳嬌催化室X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FB 「APERTURE 縫隙 —— 紙的無限想像」